年輕人的現狀不光是當下恐婚一族,還有冷淡一族。
這幾天刷著抖音,突然有一條覺得很有共鳴,”年輕一代的人越來越性冷淡了”。
對於戀愛,你愛我也好,不愛我也罷,我都行。
對於工作,你給我我就做,安安穩穩的就行。
對於旅行,在家就好,去哪都一樣。
01
你看,“性冷淡”是年輕人的人生常態了。
琳兒是我大學的室友,那時的她活潑開朗,在學校組建社團參加各種校園活動,每次看到她覺得這才是大學該有的煙火氣。
可這樣活潑的女生,在幾年後的一次偶然見面中,被貼上了“性冷淡”的標籤。
再見到她的時候,年輕稚嫩的臉上,多了不該有的沉穩感,她說:“好像是老了,沒有在學校的那股忙碌的勁頭了,現在只想上班下班,刷刷劇,看看電影,就這樣過吧,反正都是一生何必糾結於此。”
那你男朋友呢,我問,相親,但並不想去看,才20多歲卻有種再不結婚就晚婚一族的樣子,她笑著說。
我沒有說話,她看我憂心忡忡的說道:“別擔心,有時候性冷淡,不選擇對某些人來說不一定是壞事,反而是對世間的通透。”
馬克在電影《猜火車》裡經典臺詞說到:“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選擇一個大電視,選擇洗衣機,汽車,鐳射唱機,電動開罐器,選擇健康,低卡路里,低糖,選擇固定利率房貸,選擇起點,選擇朋友,選擇運動服,皮箱,選擇一套三件套西裝,選擇在沙發上看無聊透頂的節目,選擇往嘴巴里扔垃圾食物,選擇你的未來,選擇你的生活,太多選擇,你選擇什麼?我選擇,不選擇。”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最好的選擇就是不選擇。
02
他們對於生活崇尚簡潔,定期斷舍離,已成為一種生活形式。
我的朋友媛媛,外表看起來大大咧咧會以為是個粗心的女生,有一次出差借住幾天,被她的性冷淡風格的裝修所吸引。在一張床,一個沙發,一套辦公桌椅,物品擺放整齊,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放在表面,我笑著說我以為你會是那種創造幸福感物品亂扔的女孩,她說:“有時候壓力很大,定期斷舍離也是給自己放鬆的時刻,不必擁有太多,經典最為耐用。”
社會中的擁擠和浮躁,生活中放空和留白,對於當下年輕人“性冷淡”最好的獨白了。
03
他們對於工作崇尚下班“性冷淡”不交際,唯有下班後的時間是屬於自己。
鹿人三千曾經總結過年輕人不喜歡社交的9條跡象:不想認識新朋友、很少維護老友情、聽到訊息提示音會煩、假期只想一個人放空、對人數超過4人的局就不想去、有人想和自己交朋友也會焦慮、慢熱到基本不會熱、完全不知道跟不熟的人怎麼聊、大多數時間喜歡跟自己玩。
還記得之前有一位在體制內工作的朋友跟我聊起時說,他們是沒有自由的,不是身體在上班就是精神在上班,下班後還有各種不得不去的局,之前都是笑臉相迎,互相敬酒,都會同樣說有事您找我,可誰又找過誰,誰又記得誰。
後來他也變了,從之前的局局必應,到後來回家看劇吃飯,他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與自己獨處或陪伴家人中。
他說:“我雖然年輕,但我厭倦了無用的社交,圍在酒桌上尬聊,我反而選擇了適合我的“性冷淡式生活”我才真正的感覺到了生活。”
04
他們對於愛情崇尚順其自然,不在轟轟烈烈。
前幾天,朋友分手了。
她回答我說:“人長大了就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世上有趣之事甚多,愛情,往往無用。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愛情的“性冷淡”寧願把時間浪費在自己身上,安安靜靜的獨處,也不願在感情中委曲求全。
05
蔡康永說:“我鼓勵大家做一個比較冷淡的人。一個人一味熱情其實是盲目的,你一定會有大部分時候是冷淡的,才能夠對比出你對哪些事情是懷抱著極高的熱情。”
真正的擁有是適當的放棄,有冷淡才會有熱情,才會有自由。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