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1

某日散步,聽到一位阿姨對另一位阿姨說:

(兒子)現在瀟灑而已啦,等他們結婚生了寶寶,有個寶寶讓他們照顧,他們哪裡還有時間瀟灑?男人成家之後,就會變得成熟了……

這種“男人成家就會成熟”的說法,相信大家都會有聽到過,似乎是一種廣為流傳的“民間智慧”。之所以打上引號,是因為現在我根本不相信這種話。

“男人成家就會成熟”,這樣的說法,實在太過想當然了。

並不是提供一個舞臺,每個人都可以當一個好演員;也不是提供一架飛機,每個人都能夠駕駛,別說飛機了,連騎單車都需要經過學習的過程吧……

有的人說出“男人成家就會成熟”這樣的話,是為了安慰過於擔心的親人朋友。如果女性聽到了,笑納說者安慰的好意即可。

不過要認真點說,我不贊成說這樣的話去安慰別人。畢竟,假如沒有用心地瞭解過某一個男性,隨隨便便說出這種話,別人真的信了,可能會出大問題的。

雖然說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聽的人信了,有ta自己的責任,但想到別人信了自己的話,卻出了問題,還是在婚姻這樣的事情上出問題,心裡也會內疚吧。

所以這種話,還是少說為好。

2

女性對於這種說法,可千萬不能相信。

婚姻需要有賭一把的勇氣,畢竟誰都不能保證一個人的婚姻必定幸福,想著100%勝算才出手,那一輩子都結不了婚。

但絕對不能賭在“男人成家就會成熟”這種話上,實在太危險了。

一個男人,如果能夠在成家後“自然地”成熟起來,這一定是他之前已經學過了/學會了。

哪怕他不一定能夠在意識上說得很清楚明白這個是個怎麼樣的學習過程。因為有些學習是無意識的,就好像很多人說喜歡吃小時候的味道,或者說家鄉的味道,這個也是個無意識的學習過程,在不斷地吃著這樣的食物長大,這種味道與各種幸福的體驗聯絡在一起,比如小時候的冰棒,雖然沒有現在的好吃,但是那是會讓人想起父親夏天帶著自己出去玩,玩累了之後給自己買冰棒吃的幸福經驗的。

3

在表演藝術中有體驗派與表現派的分法。

體驗派,說的是從自我出發,成為角色。但一個人怎麼從自我變成一個角色呢?需要進入角色生活的情景裡,真聽,真看,真感覺,獲得了大量關於角色的各種體驗,最後成為了這個角色,比如:

梁朝偉、章子怡、張震為了拍《一代宗師》分別學會了詠春拳、八卦掌與八極拳;

萬千少女的男神彭于晏,每演一部戲都會get一項技能:海豚訓練、衝浪、體操、MMA綜合格鬥、騎行賽車……

表現派,則不強調從自我出發,成為角色,而是強調在內心中先構建出一個角色的形象,進行模仿。

女性應該不希望自己的伴侶在成家後的成熟是扮演出來的,所以請關注一個男性有沒有接受過足夠多的體驗派訓練吧,或者說去關注一個男性是否有足夠多的成熟的體驗。

這句話聽起來很奇怪,一個男性要走向成熟,所以他需要足夠多的成熟的體驗。這不是開玩笑嗎?我都沒有成熟,何來成熟的體驗呢?

既然自己無法產生,那體驗就必然是從別人那裡來的。一個男人是否能夠在成家後成熟起來,取決於他有沒有從另一個成熟的男人那裡得到足夠多的成熟的體驗,這個體驗提供者,最直接也最重要的自然是他的父親。

如果一個男性M的父親足夠成熟,那麼:

M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他就能夠聽到父親的聲音,父親的聲音是他的胎教;

母親會告訴M,父親在孕產期用心照顧母親,因此,母親能夠全心全意地照顧M;

M會看到父親陪母親說話,他們坐在沙發上,彼此靠近;

M會看到父親擁抱、親吻母親;

M會看到父親關心母親,詢問母親今天過得如何,傾聽分擔她的心事;

母親會告訴M,他自己也會看到,父親在外努力工作,為家庭提供物質支援;

M會看到,家裡有些家務母親不會做,一般是父親做的,比如修水管、通馬桶;

父親會關心M,關心他的健康、快樂、學習;

父親會約束M,告訴他什麼事是不應該做的,什麼事是絕對不能做的;

……

這種在日常生活中經年累月所積累的經驗,就是M成為足夠好的丈夫和父親所接受的“體驗派訓練”。

傳統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緊密,大家族生活在一起,爺爺、伯父、叔叔、舅舅等等的男性角色都可以提供一些成熟體驗。但是現代社會中大家都是活在自己的核心家庭裡面,父親的責任就變得空前地重要起來了。

4

女士們,如果想要找到會在婚後成熟的男人,需要用心啊。

不妨從下面的幾個問題開始,與自己伴侶談一談,或者能夠得到一些啟發也不一定。

你能說說你的父親嗎?

你覺得他作為一個丈夫,怎麼樣?

他作為一個父親,又怎麼樣?

你希望成為像他一樣的丈夫/父親嗎?

如果不是,那你希望成為怎麼樣的丈夫/父親呢?

我相信這個交談對於男性而言,也是有意義的,因為以上問題不一定每個男性都思考過。

5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丁克時代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