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傳統文化是一門功夫

很多人會認為傳統文化是一門學問,但其實他遠不是一門學問,而是一門功夫。何以見得他是一門功夫呢?我們且來看這師徒四人的壽命就一知方曉。在距今兩千六百年以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不到四十歲,所以有個形容人年紀大的成語叫“七老八十”,還有一句詩叫“人生七十古來稀”,它們都說明在古代,得享高壽的人不多。但是在他們師徒四人中,有兩個是八十歲以上的,有兩個是七十歲以上的。在那個時候,他們就能達到這麼長的壽命,證明什麼?很簡單,證明儒家的功夫能夠長壽。所以,可不能只把傳統文化當成一門學問,否則就可惜了。要知道,儒家功夫還可以讓你延年益壽的。現代很多人患了疾病後,只知道到醫院裡打針吃藥,老了以後渾身插管子,這樣也能活到“七老八十”。但這樣的“七老八十”有什麼意義呢?所以,我們相信,透過學傳統文化,學儒家文化,是對我們的身體有利於健康的,甚至可以說是延年益壽的。當我們遇到一些不治之症、沒有辦法時,往往可以從儒家的傳統文化裡找到一條治癒的路,就像我在明德堂寫的一篇文章所說——《不治之症心上治》。我身邊有兩個至親的例子,一個是我親家公,他得癌症十一年了,到現在還活得很健康;一個是我大舅哥,去年得癌症,醫生認為他只有半年的生存時間,結果一年多了,他還活得非常好,今年去醫院檢查,發現他的癌症沒了。很多人不相信我所說的,但這的確是發生在我身邊親人的真事。

所以,我是帶著學習傳統文化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這樣的心態,來跟大家推崇傳統文化,與大家一起學習我們的儒家經典。

焦慮是現代人的通病

有些年輕人可能會覺得那些嚇人的疾病離自己很遠,離老很遠,所以不感興趣,認為學傳統文化的都是老人。年輕人真的不需要學嗎?當然需要。為什麼?因為焦慮。焦慮是現代人的通病。很多所謂的慢性病、不治之症、癌症等等都跟它有關,焦慮儼然成了當代社會的一個殺手,它的威力絕不亞於我們說的食物不安全,空氣受汙染。因為它直接影響到人身體的內分泌,直接影響到人的情緒水平。

在座的朋友們都是在企業工作的,哪個會沒有擔心?當老闆的擔心企業垮,因為企業不是鐵打的,業績一下跌,訂單一下滑,入不敷出,企業很快就垮了。現在製造業的經營環境不好,一會又要應付政府的環保檢查,一會又要面對材料漲價,員工更是不好招,反正各種各樣的事,怎能不讓人焦慮。不少老闆為此生了病,甚至二代老闆得病的都不少。按常理說,一代老闆得病的還好理解,因為畢竟都到了五六十歲的年紀,在這個年紀出點毛病很正常。但是現在呢?五六十歲的老闆把企業交給兒子、交給女兒,二代老闆現在也成了患病的重災區。為此我在明德堂發表了一個觀點,叫可憐的富二代。就像我一個珠海朋友的孩子,老爸把班交給他沒幾年,他就一命嗚呼了。什麼原因?竟然是死於心臟病。

所以,在現代社會,只要仔細追究,那些疾病都跟焦慮有關。按說年輕人只不過想好好幹而已,怎麼會因為焦慮就死了呢?但這類例子確實很多。為什麼?因為壓力太大。老闆時刻處在高壓狀態下,他既想把企業做大,又想帶領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還不想自己的身體垮掉,更想在來年的春天看到更好的自己,身為管理者,他怎麼能不焦慮。也許有的管理者說我不焦慮,垮了是老闆垮了,我又沒垮。這麼不替老闆操心的管理者,老闆哪敢用,就算用了也不會受重用。所以真正被老闆重用的管理者,與老闆同舟共濟,壓力也是很大的,同樣非常地焦慮。

那麼怎樣才能不焦慮呢?怎樣才能不焦慮又能把事情做好呢?說實話,拿命換錢值不值?當然不值。就是一個普通的工人,你給他加工資,但你卻不尊重他、甚至要了他的命,他二話不說就辭職走人,甚至連工資也不要了。因為這年頭活下來不難,活好了難。

不要讓焦慮成為隱形殺手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長期跟焦慮為伍,不要讓焦慮成為我們的隱形殺手。一個人如果沒有辦法去應對焦慮,那他吃得再好,住得再好有什麼用呢?天天受到焦慮的折磨,是不是?一個焦慮的人是做不好管理的,因為他會把焦慮的情緒傳染給其他人。老闆焦慮了,高管就焦慮,高管焦慮了,普通員工也會焦慮。一旦普通員工焦慮了,管理工作就不好開展,因為他不想靠近你。很多焦慮型管理者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對員工怒火沖天,把員工罵得一塌糊塗,甚至要員工賠錢,要把他炒掉,這就是焦慮在起作用,在驅使他做出這麼不冷靜的行為。雖然很多管理者罵了員工後又後悔,因為他明明知道罵了也沒用,罵了很多回了,員工就是死不悔改,那為什麼還要罵呢?就是因為內心難受,不罵不舒服,不罵那一下他心裡堵得慌。所以怎麼樣讓自己不焦慮,其實是解決管理問題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

管理學有一堂課叫情緒管理,在我們這兩天的課程裡,我會教大家怎麼發脾氣。讓你學會發脾氣並不是鼓勵你發脾氣,而是當脾氣來了,你要掌握髮的方式。當然沒脾氣最好,如果你做不到怎麼辦?做不到也要學,學著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所以,焦慮既影響你的身體健康,又影響你的管理水平。我們觀察那些大企業的大老闆,他們的表情從來都是沉著冷靜,要是他們每天都慌慌張張的,他們怎麼可能活得下來?很顯然他們沒有你想的焦慮,儘管他們的企業比你大好多倍。可見並不是說我辦企業我就焦慮,我企業大我就焦慮,人家的企業可能比你大十倍百倍。不信的話,你看一看同時擁有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日本著名實業家稻盛和夫,他的表情焦慮嗎?他都八十好幾了,有的是錢,一點都不焦慮。

稻盛和夫

所以,真正把企業做大的人不是靠焦慮做大的,恰恰是靠不焦慮做大的。但問題是很多在企業裡的人,覺得管理是一件很煩人的事,每天都感覺壓力很大,要處理的問題很多。這樣他的焦慮自然就產生了。一旦他產生了焦慮又會引申出很多諸如身體的問題、家庭的問題、以及兩口子的問題。兩口子不和又會引申出父子的問題、母女的問題,導致他的孩子出國後就再不想回來。為什麼?孩子才不想跟經常處於焦慮的你一塊幹活,就算是讓他接你的班,他也不想,因為他知道接班後,焦慮會跟著金錢一起傳授給他。他從小就看到在外人面前風風光光的爸媽實際上天天都活得很累,身心總是處於疲憊焦慮的狀態。他情願在國外打工,也根本不稀罕接手你創下的企業,不稀罕當老闆的身份。

孩子也是愛父母的,但是他勸你不要那樣拼命地幹,你卻不聽,偏偏放不下。所以我在明德堂發表了好幾篇文章都是談如何放下。放下並不等於放棄,不是讓你把廠子丟了,放下的目的是讓你放下焦慮。因為你焦慮的程度已經讓你的子女不想把你做為成功的榜樣,不想活成你那樣,雖然你有錢,開的是豪車,住的是別墅,但它們都不足以吸引孩子走你的路。

所以,我希望在這兩天的課程裡,大家都把心態放下,別端著。儘管你在廣州有十幾套房,一套房價值幾千萬,而且地理位置極佳,但這又怎麼樣?我知道你好累,你的心好累,你的累是真實的,而且你的累還沒辦法緩解。娛樂消遣並不能幫你減輕疲憊感,正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有的男同胞可能會透過找紅顏知已來傾瀉自己的心事,但這樣一來,又會惹出更多的麻煩,更是讓人累上加累。

所以,不要認為有那麼多房子,有那麼多消遣方式,你的生活就不累了。沒有掌握方法,你什麼時候都很累。如果說錢能解決問題,傳統文化傳不了幾千年;如果說錢能解決問題,那麼多思想,那麼多文明,就傳承不下來。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地向古聖先賢學學,到底怎麼樣讓自己的內心充實,讓自己的內心放下,放鬆,不焦慮。

我們首先要知道,焦慮從哪裡來?焦慮來源於什麼?透過深入地分析,我們知道焦慮來源於慾望。無欲則剛,人沒有了慾望,他就不焦慮。慾望因為什麼讓人焦慮呢?想得得不到。就像一個想賺一個億的人,他只賺了八千萬後就很不高興,因為他認為本來要賺一個億的。八千萬在一般老百姓眼中已經是個很大的數字了,但作為老闆的他卻覺得,我要的是一個億,結果沒掙著。所以焦慮來源於什麼?來源於慾望,慾望為什麼讓人焦慮?達不到。總是達不到為什麼你還有慾望呢?焦慮的根源是什麼?根源就是不確定,對未來的不確定,對慾望能不能滿足的不確定。

你總是在跟不確定打交道,你必然是焦慮的,因為焦慮是一種心理上的努力,他努力把不確定變成確定,所以焦慮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件好事,因為他把你的能量調動起來,把不確定變成確定。但是焦慮過度就肯定是病了。其實應該說緊張是正常的,焦慮是過分的,焦慮就是過度的緊張,緊張來源於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懼。所以我們不確定下個月有多少定單,不確定接到定單後能不能做得出來,不確定每接到一個單就可以預計什麼時候一定可以完成,因此我們透過學習,透過培訓來解決這麼多的不確定。

在歐博的培訓體系裡,我們有一系列關於企業接了定單後如何讓它確定下來的實操課,我們公司的趙總從事情層面幫助大傢俱體解決接了定單後該如何進行高效的操作。而我要跟大家談的是從人心的層面去解決焦慮。如果定單剛開始動工,員工焦慮的情緒就出來,不停地抱怨“怎麼又這個樣子,怎麼又那樣子”,大家又罵得怨聲載道,不想幹了,那就麻煩了。所以要記住,我們解決焦慮問題要從確定性開始,

但,最不確定的是我們的人心。幹得好好的員工,一不高興就交辭職信,讓人毫無準備;答應在八天以內送過來的物料,到18天了還見不到影子。所以一切的不確定都是源於人心的不確定。有的時候你不知道是跟什麼人打交道,你不知道該怎麼跟他打交道,有的人說搞績效考核就可以把確定性定下來,但事實果真如此嗎?績效考核並不難搞,企業只要招一個幾千塊錢的人事行政經理,就可以做一套績效考核的制度。但它真的能幫你解決問題嗎?很多企業搞過績效考核,但都沒用。為什麼?很簡單,第一資料是假的,你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績效考核是弄了,說達到多少給多少錢,但是交上來的資料,個個都是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八,然後企業都要按著這個資料給錢,但是企業出的貨卻沒有更多。你不知道錯在哪裡,這樣的績效考核並沒有把人調動起來。

績效考核並不難搞,但績效考核不一定能夠激勵大家,為什麼?假資料都能拿到同樣多的錢,這樣的績效考核有什麼意義?再說,企業真要靠績效考核,把員工的收入弄得很低,按績效考核成績的話,分數低的人必須走人,那企業將面臨一個個員工流失,這個時候企業還敢堅持績效考核嗎?所以,績效考核的分數太高可能是假的,嚴格按分數執行結果,員工又流失,怎麼辦?還得撤掉績效考核,它並沒有那麼簡單。

管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定人心

所以,管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人心的確定開始。作為管理者,如果經常思考管理的問題,你會發現問題在人心的確定上。其實在企業裡推行績效考核,無非也是想把人心確定下來。很多老闆說你真要把事情做好,我願意給你相應的報酬。你替公司掙到一百萬,老闆當然願意給你三十萬。有的老闆甚至說你把材料成本節約下來了,省下來的這一部分錢,你拿一半我拿一半。

所以,實際上老闆只要確定什麼樣的方法能夠讓企業的業績提升,他就一定不會吝嗇。問題是,現在就是不確定,不知道你到底能做成啥樣。所以,管理就要從人心的確定入手,要把人心確定下來開始。確定人心,是我們思考管理問題的一個出發點,只要你認為人心是不確定的,或者說你沒法確定人心,其實你的管理怎麼做都在“術”上面做。只有你把人心確定下來,你才知道管理在哪裡做,你才可能在“道”上面做管理。人心不確定,你所有的管理都是“術”,人心一確定,你的管理就是“道”。那“道”、“術”的標準是什麼?標準就是基於確定的人心,還是基於不確定的人心。基於不確定的人心,你所有的管理都是術,為什麼?因為你知道他沒一個確定的東西,只能見招拆招,以變應變。這個當然就叫術。如果你認為人心是確定的,把人心確定了,這就是“道”。為什麼?因為我不會總處在隨機應變當中,而是走在一條確定的路,這條路就叫“道”。看看這些年流行的很多管理模式,一會是精益生產管理模式,一會是阿米巴管理模式,一會績效考核,一會是ERP系統,一會是ISO,一會是KPI。反正什麼管理模式流行,我們就用什麼管理模式。我們的企業,從內部管理到去培訓公司上課,我們對這些管理名詞聽得還少嗎?我們所上培訓課的老師每次都不同,每個人講的都不一樣,管理模式變來變去,你如何跟得上它的腳步?你聽後心裡一樣很茫然。所以,這變來變去的管理模式都是“術”,這麼多年,因為我們沒有把人心確定下來,我們在管理上接受的培訓模式都是“術”。只有不變的才叫“道”,你在道上走,你就必須把人心確定下來。這是我們必須瞭解的。接下來我們結合《大學》來解讀,如何建設管理之“道”。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從《大學》的開篇語 “大學之道”中的“道”字,就給我們明確了方向,《大學》是從“道”上來講的。我們講《大學》,講傳統文化,講儒家文化,無不是在道上所講。所以,我們這兩天的課程就要從道上來講,從確定人心入手。理解了這個思路後,你就知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是什麼意思了。我把“明明德”分成兩部分,前面一個明做為動詞,後面明和德構成一個單獨的名詞,前面的這個明是指什麼?是指明白。是指認知,認識,你要認識到,你要明白。它是一個動詞,我們去認識,我們去認知,我們去明白,明白什麼?其實就是我們去確定,我們去確定實際上你也可以把它寫成確認,確認什麼?確認人心,道就是從人心的確認開始,人心的確定開始,所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就是確認,那麼後面“明德”兩個字代表什麼?代表人心。這明德就代表人心,這就是人心。

所以《大學》裡面每一句話都是引領著我們一步一步往前走的,往前走去看清人心。他直接地點明人心就是“明德”,“明德”就是良知。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是有確定無疑的良心,這就是整個儒家思想的最基本的定位,也就是說,人有一個最基本的可以確定的東西就是良心。為什麼有的人並不堅決地認為人有良心,對此心存懷疑呢?所以,這類人就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因為你不確定人心,你不確定人有沒有良心,你肯定會焦慮。一旦你確定人是有良心的,你就不會焦慮。

所以,凡是不確定人有沒有良心的人,一定是焦慮的,為什麼?因為當你坐在人群中間時,你不知道周圍的人有沒有良心。所以一個人無法確定自己身邊的人是否有良心時,他又怎麼會有安全感?你總是擔驚受怕,怕有人會害你,會對你不利,你如何活得坦然呢?怎麼敢睡覺呢?有的人甚至焦慮到認為身邊的老公或者老婆,會在自己熟睡的時候把自己殺了,這樣極度沒有安全感的生活,怎麼能減少人的焦慮呢?

10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我把父母拉黑了,原生家庭的傷害如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