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慾壑難填羊上天

“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句勸世名言,比喻人之貪心不足,往往被自己的慾望所吞噬。

“慾壑難填”:這句成語,形容人之慾望像深谷一樣,很難填滿,俗人的“俗”字揭示凡人在山谷的慾望當中而不能超脫,“欲”字則是在山谷中永遠無法填平的貪執。

從古至今,諸如高名、厚利、美色、食慾這幾樣慾望東西,有多少人能夠逃得過?

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

叔本華說:“財富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厲害;名望實際上也是如此。”

劉向說:“嗜慾者,逐禍之馬也。”

好名的人敵不過高名,好利的人抵不過財富的誘惑。好色的人,跌倒在石榴裙下,貪圖美食的人,一頓享受就心軟了。

人性之慾望恆古未變。生活在現代的我們,進入大城市猶如進入了“慾望之都”,被各種物慾所刺激著。隨著商品經濟從線下走上線上,商人的招數更是換著花樣誘惑著人們:從“女神節”到“618”、“雙11”、“雙12”、甚至各種節日慶祝活動都成了各大電商的狂歡日,充斥著各種誘惑,成千上萬的誘惑,而且這種誘惑越來越強烈。各種廣告,尤其網際網路時代的精準廣告的推廣應用,讓億萬網民防不勝防,隱私已蕩然無存。更堪憂的是對生於數字新生代的年輕人來說,尚在心智未成熟下如何抵禦這些誘惑?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遊戲開發的商業公司,他們越是成功,越會對青少年孩子,甚至成年人造成深遠影響。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成就感而讓這些沉迷遊戲者找到了“存在感”,更沉迷其中。這其實是少數人精神控制著多數人,比如《王者榮耀》這類遊戲就如過去的鴉片一樣成為新時代的“精神鴉片”。看著很多不懂世事的孩子,本該上學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年齡,卻沉迷其中,深感痛惜,這是對下一代的潛在毒害,是非常不值得倡導的。

還記得寫於1900年的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 ;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我們的“中國夢”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還需要怎樣的努力才能去實現呢?無論任何人,經濟如何發展,公司如何盈利,但對於下一代孩子的教育,我們每個人都有其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引導和開發孩子們內在的心靈寶藏,減少對青少年孩子們美好心靈的汙染;

當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和自控力(意志力)。近年來北京致良知四合院的老師們在全國開展此類培訓,以及陽明心學等優秀課程,是非常值得推崇和大家學習的,相信未來之中國,會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心靈品質高尚的人走出來服務社會,服務各行各業,還社會尤其網路社會一片淨土。

慾望的本質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一個人之所以浪費,自然是因為他自身存有及時享樂的慾望。這種慾望十分強烈,以至於有時幾乎無法控制。”

這種慾望又是我們內心對外在各種誘惑的表現。有時候我們並不想讓人知道自己抵不住誘惑,所以自控能力越來越差。雖然我們也很清楚拒絕各種誘惑對自己有利,卻還是很難抗拒。

所以從底層來說,慾望的本質是本性使然,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被激發的結果,即所謂“近墨者黑”。

比如:去逛街或逛超市,貨架上展示的各種琳琅滿目的商品。有些是商家故意擺放,甚至打折的促銷產品,讓客人產生“衝動消費”。如今的“衝動消費”已成為主流,這種“衝動消費”是商家所期望的,但並不是消費者所期望的,“買買買”後存在後悔的有很多。買回家後放置不用,這不僅產生了浪費,而且更產生一種自責心理,這豈不越來越會讓自我抑鬱寡歡了。

另一方面是心理作用,即攀比心理和購物心理。

1.人與人之間的攀比心理。某人見到別人擁有的就想擁有,不管有沒有用,只要別人有就好像自己也該有,否則心裡不平衡是很難受的,比如房子、車子、漂亮的衣服、奢侈品等等。

2.購物心理的作怪。面對一個划算的交易會引誘我們購買並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商品。相信每個人的櫃子裡幾乎都有從未穿過的衣服或者只穿了一次,當時只是因為太划算而決定購買。

慾望的自控力

雖然慾望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方式,但如何合理控制慾望是個大學問,尤其面對境遇理智選擇更是一種智慧。

英國作家詹姆斯·艾倫說:“當被慾望控制時,你是渺小的;當被熱情激發時,你是偉大的。”

愛爾蘭劇作家肖伯納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我們都知道誘惑力的存在,它猶如一股無形的手,驅動著非理性行為。這種無力感,一般都會存在自控力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往往會低估自己的“衝動效應”。行為經濟學家將此稱為“冷熱移情差異”。當處於冷靜狀態時,我們往往不會意識到在“激情”狀態下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自己的慾望和行為。結果,糟糕的是我們的行為便會反映出對境遇選擇上的無知。

面對境遇,佛家有一個“不淨觀”,是透過觀想自身和他人身體的種種汙穢不淨現象,消除自身對慾望的貪戀,這是治療貪慾的關鍵方法,是佛教禪觀修持的重要法門。根據《禪法要解經》“腦膜涕唾膿血屎尿等,略說則三十六,廣說則無量”。

淮南子劉安說:“”省事之本,在於節慾。”

清代史學家黃宗羲:“少欲覺身輕。”

所以,理智而智慧的選擇,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慾望,抵制不明的誘惑,我們才能做真正的自己,才會生活得更幸福,而不是深陷被人“設計”或“套路”的漩渦。

感謝閱讀,其他敬請關注: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和先生真的過成兄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