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平常的傍晚,我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家,習慣性的走進書店,一本書就靜靜地躺在我面前桌子上,好像一場美麗的邂逅,那本書叫《愛的藝術》。
愛為什麼被稱為藝術呢?
作者說,愛情這個東西不是隻要你全身心投入就能感受到的東西,它跟人的成熟度有關,如果那你不努力發展自己的人格,那麼你只要去愛,就會失敗。如果沒有愛別人的能力,不能夠真正、謙恭、勇敢、真誠、有紀律地愛別人,那麼我們就會在愛情的生活當中,永遠也得不到滿足。這句話像子彈一樣擊中了我,我感覺到一種心靈的震顫,彷彿為我的過往找到了答案。
在感情中,我是個不善於總結的人。曾經一段三年的感情,分手後卻一直是我的包袱,我深知我與他再無可能,聽聞他去年訂婚,我內心沒有一絲波瀾,我想我是真的不愛了。可還是會回憶過去,我缺少一個告別的藉口,用它給過去的感情貼上封條,然後永遠地丟在記憶的長河。這個藉口是什麼呢?人天生有解釋行為的傾向,總是試圖為一些事情尋找原因,即使是錯誤的理由,否則就放不下。父母、朋友以及後來遇到的男孩,都會問我為什麼和前任分手,為什麼呢?我也想知道。
我的前任是個很不錯的男孩,我們不是異地,也沒有他人插足,沒有冷暴力,也沒有無理取鬧。就只是在晴朗而又普通的一天,一個人說了我們分手吧,另一個人說了好,並且默契到後來誰都不曾回頭。我一直想找個時間認真地整理一下過去,反思這段感情是哪裡出了問題,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哪裡做得不好,亦或是對方的原因。我內心並不能容忍我三年的青春不明不白地結束,但當時就是驕傲地不肯開口。
過往是最好的經驗,一個人如果不能吸收過去的教訓,他就沒辦法獲得真正的成長。我試圖用理性去找到一些答案,敷衍別人,告慰自己。
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當過去密密麻麻的記憶湧入腦海時,我又突然變得感性。我第一次感覺到孤獨,我需要傾訴,需要一個人鑽進我的腦海,明白我所有的感受,然後幫我分類和清理,把有用的東西拎出來放進經驗的盒子,把無用的東西放進回收站,然後放心地交給時間,這才算徹底地放下。星辰耀眼,燈火璀璨,人流擁擠,但無人懂你。
就是這個平常的傍晚,不知是我找到了他,還是他找到了我,不知是我讀懂了他,還是他讀懂了我,他給我了答案,他就是那個封條。英國作家伍爾夫說過:作家有一種能力,他們能把在我們心靈深處翻騰的模糊想法加以照亮並固定成型。
是的,是不成熟—我們在十八九歲時候的愛情,雙方都帶著張揚的個性,都有自己的孤執。我們的人格是不完整的,有愛別人的衝動,但缺乏愛別人的能力。
我與他都不太懂如何完美地處理感情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只能消耗最初的喜歡來包容對方身上的刺,愛會產生包容,但包容會消費愛。如果不懂得如何去愛,我們就沒辦法在愛情中得到滿足,愛情也不不會長久。
其實我們多數人都還沒有意識到,愛需要學習的,這句話好像突然點醒了我。
我們總被教育在什麼樣的時間做什麼樣的事情,所以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戀愛的時候戀愛,好像愛情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在需要的時候就有了,在有的時候就會了。有人教你如何去學習,卻沒有人教你如何去愛,所以很多人認為愛情是不需要學習的。弗洛姆說,愛被認為不需要學習的原因有三點:
1.我們認為愛情首先應該關注自己能不能被別人愛,而不是自己有沒有能力愛別人。
愛是人的基本需求,所以我們往往專注於如何索取愛。我們過多地關注自己值不值得被愛,並竭盡所能讓自己擁有被愛的資本。為了獲取愛,我們努力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保持身材,讓自己更有魅力。所以很多雞湯文應運而生,它們告訴你“要成為一個值得被愛的人”。
2.我們認為愛情是一個物件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
很多人總是把在愛情當中沒有得到滿足的原因歸結為物件不對,偶爾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可能是緣分沒到吧”,或者是“沒有遇到合適的人”。這樣說我事例挺多的,他們總是很輕易地結束一段關係,你問他們為什麼分手,他們只會說一句“不合適”。他們把愛情中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歸結為不適合,不是同一種人,但是當你問“那你到底想找什麼樣的人?”,他們卻又沉默不語。也許他們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伴侶,像談戀愛又像是試錯。
3.我們不瞭解墜入情網和持久的愛這兩者的區別。
一對陌生人相識、相知、相愛,最後決定結合在一起,融為一體,這個過程非常得幸福和刺激,導致我們會把那種幸福的感覺當作愛情,認為愛情是奇蹟般發生的。其實這種奇蹟般的親密之所以發生,往往是由於異性之間的吸引力,是有性的因素在裡面的,也就是所謂的新鮮感。相愛的兩個人慢慢會對對方越來越熟悉,等到新鮮感失去的時候,會開始失望,覺得對方並不是那麼有趣,這個時候靠什麼支撐愛情呢?很多人的愛情到這個時候就結束了。
作者說,其實這三個原因都是不成立的,愛是一門藝術,需要你去學習,就像你學過的所有功課一樣,需要你掌握理論,然後實踐,最後成為一個有能力去愛的人。
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書中寫到,在保留自己完整性跟獨立性的條件下,跟對方合二為一。
愛是一項非常積極的活動,你需要調動你內部蘊藏的力量,去做所有的行動,愛是給而不是得。
愛的最高力量是給予,這是我聽過所有的愛情觀裡面最飽滿、最自信的一句話了。正是因為給予,我才能感覺到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我才能感覺到我生命力的昇華,才能夠體驗到自己的生機勃勃,充滿快樂。給是一種有生命力的表現,是創造的表現。給予是快樂的,不能給予就是痛苦的,貧窮為什麼使人難受,一方面是物質上的匱乏,另一方面是因為貧窮會剝奪給予的快樂,我沒什麼能給你的,聽起來多麼無力。
我們通常一說到給予,就會首先想到物質,所以很多人對愛情望而卻步。然而給予不全是物質層面的,也有非物質層面的。
我們身上有很多寶貴的東西,比如我的樂觀,我的積極,我的歡樂,我的熱情,我的幽默,我的知識,我的理解力,甚至我內心深處的恐懼和孤獨,這些都是我身上獨特且富含生命力的東西。我們透過給予,豐富別人,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對於生命的感受。沒有這種生命力的人,是沒有創造愛情的能力的。而這種創造愛情的能力,取決於人性格的發展,如果一個人能夠克服自私和自戀,克服對別人的依賴和剝奪,克服對人性的不信任,不害怕付出,不害怕去愛,他才有能力去發展一種成熟的愛情。
愛情裡面的富有,不是別人給我多少愛,而是我有多少愛可以給別人。就像我捧著一盒糖果走在路上,遇到了你,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我的糖果要分享予你,你開心地收下,並拿出自己的糖果盒子,開啟放在我面前…..
千瑜,一個愛好讀書和寫作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