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一個事實:人類的大腦,天生就很容易產生負面的思想。
你有沒有這些經驗,當你被外界稍微刺激一下之後,你的大腦就開始上演各種傷感的“內心戲”,不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就是認為社會在針對自己。
尤其那些心思敏感的人,發信息給別人,別人稍微回覆晚了,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說錯話,是不是自己惹人討厭了。
但其實,即便對方真的不想回復你,即便真的不想理你,也不一樣是你的問題,說不定對方暫時沒空、沒心情、沒必要去回覆你而已。
千萬不要相信腦子裡那些自我否定的愚蠢想法。大多數時候,我們大腦的某些想法和感覺也會撒謊的。
這些消極的想法會讓我們感到悲傷、不安和無能為力,並且可能阻礙我們成為一個更好、更優秀的人。
在心理學上,這些負面想法,就被稱為“自動消極情緒”或“自動消極想法”。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更出色、更厲害和更優秀的人,諸如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掌握當眾說話的能力,學會高階的表達技巧等,懂得怎麼去消除大腦這種自動消極情緒,才是讓你更好成長的關鍵。
想法會直接影響到你的感受你有沒有試過,想起一些高興的事情時,你會忍不住笑起來呢?
這些想法,會帶給你開心的感受,從而導致你一直在笑,都沒停過。而這就是正面想法的作用。
同理,負面的想法,也會帶給你不良的心理感受。
當我們產生想法時,大腦都會以我們認定的方式釋放化學物質。每當你產生悲傷、低落、失望的想法時,如“我真的是個沒用的人”,大腦都會釋放出讓我們感到難過的化學物質。
相反,當你有一個開心、快樂、積極的想法時,大腦同樣會釋放出讓你感到心情良好的化學物質。
正所謂:你擁有什麼樣的想法, 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當你對於很多事情擁有太多負面的想法,諸如自我否定,自我貶低,自我抱怨,或者用消極的態度去看待外界的一切,那麼所有的這些,都會導致你無法實現預期的目標。
你的大腦會讓你做出一些符合你“負面心理預期”的行為,從而加深你這種自動消極情緒,久而久之,你再也很難振作起來了。
每當你想去行動做些什麼事,這種自動消極情緒,就會對你產生巨大的制約,好像有一隻手拉著你,不讓你行動起來似的。
在這種情況下,你想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對不起,你自己都已經先“殺死”自己了,還怎麼去改變呢?
那怎麼辦?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要懂得辨別大腦中消極想法的真偽。
七種不同型別的自動消極想法想要更好地辨別大腦中的消極想法,我們就先要消極的想法都有哪些型別。
根據腦神經學家的研究,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七種不同型別的自動消極情緒,分別是:
1,全盤接受或者全盤否定;
這種想法,傾向於用極端的方式去看待事物——即要麼全部都是好,要麼全部都是壞的。
例如女生會因為男生做不好一件事,而批判他說:“你從來都沒有愛過我!”、“每次讓你做什麼都做不好的”。
2,只看到糟糕的一面;
有這種想法的人,往往會把注意放在事情不好的那方面,只看到事情糟糕的一面,而忽略那些好的地方。
如生病花錢去看醫生,有這種想法的人就會說:“哎,看個病都要花幾百元,太糟糕了!”卻沒有意識到,花錢換回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多麼重要的事情。畢竟當身體糟糕到一個地步,有錢也沒用了。
3,負罪感驅使的負面想法;
所謂“負罪感”,就是對於某些歸屬你責任去做,但你又沒有去做而產生出來的負面情緒。
例如你上班應該要負責完成某些工作,但由於你太累或者心情不好而沒做,這時就會讓你產生負罪感,導致你會帶著極不情願的心情去對待工作。
4,貼上負面標籤的行為;
當我們對某些事物貼上負面標籤之後,再次接觸這些事物,我們就會自然產生負面的想法了。
例如你在玩一個新遊戲,如果這個遊戲一開始帶給你挑戰或者刁難,你貼上了“玩不來”的負面標籤,那麼你對於這個遊戲就會失去遊玩的積極性了。
5,負面推定心理;
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會斷定最糟糕的情況一定會發生。
例如當你考完試之後,就斷定自己考不好,擔心成績差到要補考,然後產生各種不良的情緒,就屬於這種情況了。
6,負面心理揣摩;
這種想法, 會讓你自以為了解他人的內心想法,從而導致你在還沒有弄清楚真實情況下,妄自揣測他人的想法或感受。
你碰到朋友,但對方沒怎麼打招呼就匆匆離去,然後你就揣測對方看不起你,不想跟你聊天,從而產生討厭對方的心理。
7,怨天尤人;
把所有問題的發生都歸咎於他人,認為自己才是受害者,從而讓你無法坦誠面對自己的錯誤,並從中學習經驗教訓。
例如當你失敗時,從來不檢討自己,而是把全部問題的因素都歸咎於外界,好像這個結果完全跟自己無關似的。
以上,就是最為常見的七種自動消極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這些消極想法,但有些消極想法,是正常的,合理的。
例如天災人禍這些,正常走路都被招牌砸中,那我們的“怨天尤人”就很正常了,畢竟這真的是外界的原因導致。
但並不是所有的消極想法,都是如此的,這時,我們就需要辨別,然後進行調整了。
如何消除腦海中的消極想法想要消除大腦中的消極想法,首先我們要確認它們的型別。然後思考這些想法是真偽,從而透過誠實、理性的思維重構思想。
一般來說,會有四個主要步驟:
1,意識到自動消極想法出現;
2,確認消極想法的型別;
3,思考想法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4,運用理性思維重構新想法。
例如你學習一個新的技能,嘗試了幾次之後,卻並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那個結果,於是你可能會產生一個負面想法:“看來這種技能我是學不了的了!”
當你意識到自己產生了這個負面想法,接下來你就要確認這種想法想法類似,而這個例子就是屬於“對自己的能力貼上負面標籤”。
第三步,就是你就要思考,這個負面標籤,到底是真實的,還是你自認為的呢?你真的學不來這種技能,還是你用了錯誤的方式去學習呢?你可以改變一下學習的方法嗎?
經過思考,當你發現可能是自己在學習上採取的方法過於複雜,並沒有循序漸進、從易到難,知道問題所在,那麼你就可以重構一個新的想法。
新的想法可能:
我要從哪些地方學起,才能夠更好地掌握這個技能呢?是哪些障礙導致我無法學好這個技能?我要怎麼解決這個障礙?我可以在哪些地方,找到相關的學習知識,幫助自己更快上手?透過構建這些新的想法,你就可以根據問題去尋找相應的答案。透過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這樣就會扭轉你的負面認知,從而改變你的負面情緒了。
當然,如果某些情況,你依然都無法讓問題得到解決,你還是充滿負面情緒,那麼這時你就需要好好“保護自己”了。
首先,接受自己的侷限,知道自己並非超人,有擅長的地方,也有不厲害的地方;
其次,適當暫停並休息一下,神經過於繃緊,會讓你的大腦閉塞,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最後,管理好你的時間,什麼時間就去做什麼事,安排有序,這樣才能夠發揮大腦的能力。
總而言之,想法跟我們的情緒有很大的關係。而情緒又跟我們的個人健康有密切的聯絡。如果我們的健康出了問題,大腦變得遲鈍,就沒有足夠的精神去處理各種挑戰了。
所以,合理調整好自己的身心狀態,讓自己時刻有一種“滿血復活”的感覺,那麼不管你面對什麼樣的難題,都可以集中精力去解決。
到最後,你就會慢慢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優秀、更厲害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