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生活的圈子真的是我們表面所看到的那麼和睦嘛?還是背地裡較勁斗量?
我記憶中,鄉村裡,都是和睦相處,沒有勾心鬥角的場面,現在回想,那時果然還是幼小,不懂大人的事,都是當面恭維,背後罵。
年少時,看見的都是大清早,每家每戶起早貪黑的幹自己農活,都是早出晚歸,落雨時,都聚在一起,聊聊農活,談談家常,偶爾在一起吃飯,好溫馨。
隨著長大,外出打工,回來的時間越少,都與長輩們慢慢淡了,看見就喊一聲,就沒別的交流了。
再到現在結婚生子,更是與長輩無交流溝通,他們也從中年走到了晚年,偶爾看見他們,都是滿頭白髮,或者去衛生院感冒輸液,時間不等人啊!
什麼時候發現長輩並沒有像我們所看見的那麼友善,都是面子上靠靠,是老人變壞了,還是本一直這樣,只是 ,現在才明白。
現在回想,有很多事情,大家雖然都是一個村,但每個人的田地,都不可跨越。
比如別人家奶奶養的貓,突然養不熟了,就去對面,把對面養的小雞給吃了,然後對面就大罵,隨後偷偷在飯菜裡下老鼠藥,誘引貓來吃,直到多天發現貓不見了,一直沒回來,就知道大概內容了。
再比如兩家田地挨在一起,中間就一個溝,要是別家除草起坎子,越過對面田裡的一點地,兩方就會罵架,把起的坎子給毀掉,不歡而散。
每到豐收季節,只要有老闆來收果子,每戶都積極想把自己種的果實賣出去,都會提前喊人幫忙。要是老闆要不了那麼多果子,大家都會暗地裡較勁,把自家果子銷出去。
別人的果子在前面,明明就先來後到,但有人還是容不下,悄悄使壞,讓後面的把果子賣出去,這樣就導致前面那個人的果子就剩很多,甚至老闆的貨車裝不下,就會選擇不要。
這樣一來,賣不出去的那家人,就會特別恨這樣的人,但都顧著鄉里鄉親鄰居顏面,不會當面發飆,但會話裡話外告訴對方這樣不道德,也導致兩家關係更差。
我也發現,不止鄰居之間是這樣的,有時候朋友,血親,都是表面笑嘻嘻,背後壞。
當然,也有真誠相待的鄰居,朋友,有時人心可以換人心,但有時,人心,不一定能換人心。
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