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和諧婚姻的關鍵,與愛情無關,更在於一份踏實過日子的生活態度。
曾看過一則街頭採訪的小短片,一位阿姨說,現在的年輕人不懂得經營婚姻,他們總在破裂時首先想到的是換,而不是補。
好比是一身衣服,原本穿起來舒舒服服的,不小心破了一個洞,有人不假思索的選擇了扔掉重買,殊不知縫縫補補更有韻味。
的確,現在離婚率之所以越來越高,根本原因不在兩個人適不適合,而是其中一方或者是雙方,壓根就沒有踏實過日子的態度。
表哥和嫂子結婚5年,離婚了。
我曾有些不解,怎麼說離就離了呢。
有一次說起這事,表哥說婚姻走向盡頭,都怪自己。
剛結婚時,表哥心比天高,他不滿足朝九晚五的工作,整天嚷嚷著要自己創業。
辭職後,他買了一輛卡車,想跑運輸,但賠了個精光。
嫂子本以為他能接受教訓,安穩過日子,可表哥不顧家裡的經濟條件,還是瞎折騰。
幾年下來,錢沒掙多少,家底卻賠光了。
嫂子勸他,表哥根本不聽。
嫂子在婚姻中沒有半點安全感,日子過得提心吊膽。
最後,在家人勸說無效的情況下,和表哥離了婚。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安穩過日子,才是婚姻的意義所在。
02
婚姻的本質,是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踏踏實實過日子。
生活是充滿煙火氣的。
兩個人在一起,要的不是一時心動是長久的愛情。
因為無論你們愛得有多麼轟轟烈烈,一旦長期生活在一起,就要接受生活的瑣碎與平淡。
大學的時候,曾去過舍友家,她們一家其樂融融,和諧又幸福。
晚上和舍友聊天,她說父母的婚姻簡單而充實。
媽媽在家操持家務,讓爸爸沒有後顧之憂;爸爸在外努力工作,扛起家裡的負擔。
有一次,她也和媽媽閒聊,說爸爸一點也不懂得浪漫,什麼節日都不過,什麼禮物都不送。
她媽媽說她還小,不懂事。
她媽媽說,爸爸每天早上5點就出門工作,晚上下班後即使再累也會幫媽媽做家務。
媽媽認為爸爸為這個家已經付出的足夠多了,她覺得很滿足。
勃朗寧說過:“誰腳踏實地地生活,誰就會真心實意地去愛。”
深以為然。
人到中年漸漸明白,溫暖平凡的陪伴,踏實而不造作,才是我最想要的生活。
作家亦舒說過:“最好的婚姻也不過就那麼回事,兩個人下了班回家,扭開電視機,一起看長篇連續劇。”
深表贊同。
兩人結婚的原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好經營婚姻,實實在在的生活。
03
踏實的婚姻未必浪漫,但終會幸福圓滿。
什麼是最好的婚姻,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
但在我看來,幸福的婚姻,無非是兩個人在一起踏踏實實過日子。
因為再轟轟烈烈的愛情也將歸於平淡,平淡才是婚姻生活的真諦。
外公與外婆的結合,是因為太公。
外婆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從小都是由親哥哥帶大,之後他便做主為將外婆許配給了外公。
那個時代,外公享受到了六年的文化教育,看不起大字不識幾個外婆。
外公曾反抗幾次,最終還正式迎娶了外婆進門。
現在,他們也磕磕絆絆,一起過了幾十年。
這幾年外公開始照顧外婆,他知道我的外婆一生過得蠻苦的。
外婆身體不好,每次住院外公都盡心的陪伴著她,多髒多累的事情他都替她做了。
老一輩人的婚姻告訴我們,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不是隻靠愛情就可以吃飽穿暖,還需要雙方的磨合、理解、信任以及溝通。
只有這樣,才能相濡以沫,白頭偕老,共享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