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步入不惑之年,身邊的親人逐漸衰老。

曾經聞訊多為喜事,如舅舅、姨家的某某表哥、表姐結婚了,叔叔堂哥辦滿月酒了。但這幾年聽到的都是舅舅、舅媽住院了,姨媽、姨夫去看大夫了。

治療了一段時間,醫生建議還是回家去吧。得知這個情況我們都很難過,大表哥比較理性,二表哥在我們親朋面前也很堅強,但他回家之後失聲痛苦。此中的無奈聽我表嫂說:“他多年工作在外,很少照顧父母,雖然都明白癌症轉移意味著什麼,但他還想再去努力一把,因為父愛如山!”

二舅回家後,親戚們分批次的探望,聊天。期初也許回家後的感覺是二舅欣慰,精神面貌比較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開始萎靡了。他很想盡快好起來,因為目前他所聽到都是說,得了肺炎。

我們這種謊言是統一口徑的,他說出之後內心還是五味雜陳。

人們常說莫要“子欲孝而親不在”,可以我們真的可以隨時隨地隨意的盡孝嗎?

我從頭年開始回家看望父母的時間逐漸增多,原因一個是父母年邁已過七十歲,另外就是疫情不斷反覆,作為銷售工作,出門面見客戶多多不便,自己揹負兒女養育和雙親盡責的擔當,需要儘量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的負責,對家人的負責也是對社會的負責!但是假如沒有疫情,我真不敢保證自己經常可以回家,給父母做頓飯,聽媽媽嘮叨嘮叨。

我常常自說自話,我們努力的培養孩子,希望他們(她們)成才,得到社會的尊重也可以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熱忱。但,還是真的成才了,我們是不是會感覺空虛,感覺無助。再者,孩子如果總出現在自己的身邊,是不是意味著他(她)們沒法滿足自己的生活資料呢?

作為兒女我們希望老人長壽,希望他們無疾而終,但這只是希望。多少老人可以做到無疾而終呢?真的無疾而終,恐怕我們得有一段時期都是難以釋懷吧。

所以,思來想去的不如順勢而為吧,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即使全力工作不能總在父母身邊,他們苛責也會理解。即使我們放棄一些同事、朋友聚會、聚餐而去探望父母,他們的疏遠我們換來的親情的延續。即使我們不得以放棄了治療,統一了謊言的表達,自己內心難免痛苦,可我們也是努力的一眾形式。

向心而行,隨意而動。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自然規律,我們要習慣。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放假後的你,過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