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張三和李四在同一個專案組。

他們的做事風格完全不同。張三想著要和氣生財,於是花心思討好組裡的每一個人。

路上經過甲的座位,聽到他和鄰座的聊天,張三就主動湊了上去。原來甲的家裡人生病,在忙住院的事。張三馬上說,我有認識的醫生,可以聯絡幫忙辦理入院。其實,甲自己家裡已經聯絡好入院事宜,根本不需要再去找什麼門路。對張三的好意,也只得一再推辭。張三倒以為人家只是客氣,兩個人推來推去,最後搞得甲心裡也不太舒服。

李四不像張三這麼活絡。他整天就忙著自己手頭那點事情。別人有事,找到他,他能幫就幫;別人不來找他,他也不會主動去做什麼。

因此,公司裡提到張三,大家一致認為他是個熱心腸的人;提到李四,無非就是個本分的同事,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聽到這些評價,張三心裡還是很滿意的,直到年底發獎金的時候。腦子活絡的張三,花了幾天時間四處打聽,把每個人拿多少獎金,基本上搞得清清楚楚。

小本本里記下來之後,他心裡就不開心了。平常不言不語的李四,拿到手的居然比自己多了不少。他迅速開動腦筋,著手找原因。首先是業績上。一個專案組,業績不會相差太多。按照公司裡的kpi公式一算,就算業績有差距,那點差距也是有限的。不是業績上的原因,那一定是其他方面出了問題。他又回想,大概是那次甲的忙沒幫上,又聽說甲和老闆關係好,八成是他在老闆面前說了什麼。再來,可能就是老闆不喜歡自己。總之,就是跟老闆的關係沒搞好。

找到自己所認為的原因之後,張三立馬行動。先是有事沒事,雞毛蒜皮的事,都去找老闆,希望在老闆那裡混個臉熟。開始的幾天,老闆沒說什麼。張三要來請示彙報,老闆就給個方向。但是到了第二個禮拜,老闆受不了了,找到專案組負責人,問他張三到底怎麼回事,大部分可以在專案組裡解決的問題,怎麼都要扔到他桌子上;還有一些已經確認的東西,為啥還要反覆確認。負責人也是一頭霧水,回去後就找張三。

聽張三解釋了半天,負責人被他搞得哭笑不得。他倒了一杯水給張三,和他講了一下考核的事情。他找的原因都是錯的,接下來的行動,也就意義不大。李四之所以拿得多,不是因為老闆說了什麼,或是沒說什麼,就是業績做的好。因為他負責的那一塊業務,銷售額雖然不是非常突出,但是由於市場行情變化,利潤做得比較好。而在考核體系中,利潤權重遠大於其他指標,自然收入多。張三那一塊,就是業績太一般了,無功無過,收入也就正常。他認為張三能力不錯的,能打聽到這麼多訊息,能找原因,能行動。如果把這些能力放在業務上,就更好了。

他也不知道,張三是不是聽懂了。

7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我30歲了,未婚未育,一事無成”:到底是先謀生,還是先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