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裡面有很多有趣的觀點,甚至有的顛覆了我的認知,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真敢說,並且沒什麼邏輯。泰特洛克把專家思維方式分成了兩類:刺蝟和狐狸。刺蝟型專家非常瞭解自己的小領域,只知一件大事,刺蝟眼中的世界是簡單的,他辦事方法也簡單,把自己蜷縮成一團,用滿身的刺蝟去面對複雜的世界;狐狸型專家知道很多小事,有無數“小主意”,狐狸眼中的世界是複雜的,他與瞬息萬變的世界保持同步,滿足於根據時代找出合適的解決之道。真正有見識的是狐狸。狐狸才是這複雜世界所寵愛的人。如何才能培養狐狸型思維呢?博雅教育。博雅教育類似柏拉圖的“七藝”——可以提高一個人思想見識水平的“素質教育”。而現階段我國談的素質教育主要是學生課外上個鋼琴班之類,更像是如何把人變得像是“上等人”,看起來彰顯貴族氣質。要想做狐狸,享博雅之學,最好的方式就是讀書。所有的成功可能只是可能。如果歷史重演一遍,周迅、李宇春可能都未必能出名,蒙娜麗莎也不會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有名的畫作。我們總是習慣於把歸結於領袖人物,歸結於人的素質,好像什麼都是註定的一樣,而事實是很多事情不過是偶然而已。要想從複雜的隨機事件中看到真正的規律,最好的辦法是像搞自然科學一樣進行大規模的實驗,與其追求想當然的常識來知道未來,不如把歷史當做一個數據庫,從中發掘統計規律小的時候總在想如果貧富差距小一點,大家賺的錢都差不多,是不是每個人都會很平衡,都會活得很開心,今天才知道這樣的想法是從家庭的角度去考慮國家,,考慮此問題的正確出發點不應該是“貧富差距是否道德”,而應該是“什麼樣的稅收制度更有利於經濟增長”。國家不是家庭。家庭中,人們講感情,做事按照由近及遠,優先老吾老,然後才以及人之老,即費孝通說的差序格局行事;國家講利益和效率,我們都是在跟陌生人打交道,每一次打交道,都可能在參與公共事務,都不能講感情。比如今天心情好,吃完飯給服務員一大筆小費,如果人人都這麼做的話餐館老闆會降低服務員工資,最終收益的是餐館老闆。再比如搞慈善的時候,是真想讓世界變得好一點,還是緊緊想讓自己感覺更好一點,如果出於傳統社會關愛,想透過慈善想讓社會變好一點,非常困難。美國人親情淡漠,子女成人就不再什麼都給,而中國人,只要在父母面前,我們就永遠不用長大,可是中國底層父母子女經濟糾紛也是格外多。小孩迷戀遊戲怎麼辦?激勵政策。所有螢幕時間必須是掙來的——寫好作業,好好吃飯,做個家務,每做一件這樣的事獎勵5分鐘螢幕時間,打遊戲看電視什麼都行,但不掙就沒有。不怕你不聽話,就怕你沒愛好。這真的很適合教習慣不好的班級的班主任。只要你的激勵制度好,人們就會心甘情願地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激勵有兩種,一種是自上而下的單方面外部激勵政策,另一種是市場化。市場化就是透過價格訊號,可以讓最該辦的事優先辦,而且可以讓做這件事做得最好的人去做這件事。比如拼多多,我著急又不嫌貴,就自己下單,不著急又想省錢,就一起拼單。選民想要聽的是“小故事”。小故事的特點是他能調動人的感情,在一個小故事裡,人腦的感情區域(正面和負面)被隨時啟用,我們總會對故事中的任何事有一個好壞評價。這點可以用在演講上。我通常認為這世上好人有好報,壞人有懲罰,換句話說——我認為世界是公平的,也許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有研究資料表明:一個人能不能獲得權利,能不能得到升職,他的工作業績不是一個重要因素;決定你升職的最重要因素,是你跟上級的關係。富人更自私,從捐款上看,普通人全款容易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角度出發採取行動,而富人則是赤裸裸的計算利益。我是女物理老師,但我希望我所教班級裡男生多一些。這就是經濟歧視,對某一人群的區別對待無關個人感情,純粹是出於自利,想讓我的物理課上的輕鬆些,想班級的成績好一些。我們很難充分了解一個單獨的人,乾脆就用他所在的群體給人的一般印象來代替他。如果我們是被歧視的一方怎麼辦?記住:弱者才抱怨別人歧視,強者都是主動出擊。殘疾人去車鋪修車,店員看他腿腳不方便,不願貨比三家,所以多要30%,他進門說的第一句話“我今天要拿三個報價”,店員要的價就和健康人一樣多。很多大規模事件發生的原因竟是為了模仿而模仿,正是這個不穩定因素,讓原本無關的人參與到事件當中,導致事態以爆炸的速度迅速擴大。所以維穩的關鍵既不是最開始的起因也不是事態擴大以後的結果,而是事件初期的幾步。如果一個班級秩序很亂,老師要自問一句是否在開始的時候說了句“各位請做好”。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在一開始創造條件避免各種嚴肅的違紀事件(抽菸)發生,如果做不到,那就得維穩——維穩的關鍵不關心有沒有第一個,只關心有沒有第二個。我之前一直有個疑問,某地區教師編制考試為什麼像極了公務員考試,除了教育學心理學就是職業能力測試,我是物理專業,可是無論初試還是複試都與物理專業無關,不看你經驗,不看你學歷,只要你年齡符合標準就可報名,如果我是北京師範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有三年以上工作經歷,又怎麼樣?還是得和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起參加考試,毫無優勢可言。過關以後,我發現凡是編制考試都會把透過的老師分配到老學校,大部分這樣的學校生源都很一般,“誰來了都能幹”,但教育局不希望“讓誰都來幹”,而是希望透過好待遇讓員工有一定的忠誠度和凝聚力。這就需要門檻把一部分人擋在外面,這些門檻應該給人公正的感覺,好像得到位置的人真的是靠能力得到的一樣,實際上往往有能力做這件事的人很多,門檻的作用就是明明他有能力,我們還是因為名額有限而找個藉口淘汰他。而大多數情況下,學歷就是最好的門檻。所以高中的最根本目的並不是傳授知識和培養人,而是要把人分類,普通高中所學的大部分只是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並無用處,絕大多數人高考之後可能再也不會用到甲烷分子式和橢圓引數方程。家庭收入水平和父母文化水平,直接決定孩子能達到什麼層次。單親家庭的孩子自控能力更差,如果你不幸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單親家庭,這個世界對你沒有太多期待。但如果人人都按這個劇本演出,世界就太沒意思了。有一種人叫英雄。所謂英雄,就是超越了階層出身、超越周圍環境、超越性格侷限、拒絕按照任何設定好的程式行事,不能被大資料預測,能給世界帶來驚喜,最不像機器人的人。正所謂“如果你打敗我,我就是一般人,如果你沒有打敗我,我就比一般人更強大”。什麼人都值得問問出處,唯有英雄不問出處。每一個成功的英雄背後都是無數的墊背,如果你從未失敗,說明你玩的不夠高階。KIPP的教學理念:“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一箇中心”:一定要考上大學。“兩個基本點”:努力學習,好好做人。KIPP的學生入學第一天是沒有桌椅的,只能坐在地上,一切東西都必須是努力“掙”來的。核心思想就是讓學生透過做好自己本來應該能做好的事情去掙得獎勵,以此來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習慣,慢慢習慣成自然。要注意獎勵和懲罰一樣,一定要給得快,每星期結算一次“獎金”。“好好做人”是一系列詳盡的行為準則,即採用靈活多變的方式去潛移默化七個目標品質“堅毅、自控、熱忱、社交、感恩、樂觀、好奇”。比如“斯坦福棉花糖實驗”,那些能堅持不吃第一塊棉花糖,等實驗員拿來第二塊再吃,表現出強硬自控能力的孩子最後都有出息。KIPP的學生都知道這個典故,因為學校給他們的T恤衫上印的不是“自控”,而是“別吃那個棉花糖”。再比如,學校會給每個學生髮卡片,讓學生隨時記錄身邊同學作出的符合“七條目標”的行為:x在數學課上對老師的每個問題都積極舉手。KIPP水平的禮貌,如果李老師跟你說“早上好”,你不能只回答“早上好”,而必須是“早上好,李老師”。坐直、傾聽、提問與回答、點頭、眼睛盯著說話的人看。努力學習,好好做人——這兩條其實說的都是自控力,前者是學習中的自控,後者是人際交往中的自控。一個有自控力的人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自控力是擺脫貧困的第一步,正所謂“以一般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談不上拼天賦”。實用主義的學英語心得。找本託福或GRE的單詞書,每天拿出幾個小時的時間,背300-500個單詞,過一天重複一次,在背單詞的同時,找一本大學英語課本,精讀其中的文章。每天研讀一篇文章,接著找本最新出版的,人們正在談論的英文書來讀,必須得有吸引力,比如《達芬奇密碼》,找個電子版,一邊螢幕取詞一邊讀,不管語法,一門心思把書讀懂讀完,這個階段的關鍵是在潛移默化中適應英文。精益求精的聽熟悉的內容,純粹是為了練習聽力,再慢慢過渡到直接聽沒讀過的有聲書。資訊極客的三個功夫:閱讀學術論文;直接閱讀原始資料;主動採集和分析資料。“舌戰群儒”技術分析:①列舉事實證據,暗示對方能力不行。先恭維幾句,把對方抬上去,在質疑,不對啊,你這麼牛,我怎麼聽說。。。。被人揭了短,我們只能列舉新的對我們有利的事實,這是防守。②如果比不過事實,比境界。那件事我確實輸了,可你知道我為什麼輸嗎?因為我不忍心,不忍心是因為我道德高。我們明知失敗還是去打比賽了,雖敗猶榮。③別說我如何如何不堪,著名英雄x也曾經如此不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