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獨立的時候,也差不多到了父母需要養老的時候,對於很多有孩子的家長而言,最喜歡的養老方式依然是子女養老,和子女同住。
而如今一些兒女雙全,思想又比較開放的老人,也陷入了去女兒家住,還是去兒子那裡住的選擇。
去女兒家住比較好,還是去兒子那裡住比較好,看看這幾個老人的經歷,也能明白一二了。
68歲的王阿姨: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無關
兩年前我和老伴搬到兒子兒媳那裡住,想著有個相互照應,大家的生活都能輕鬆一點,但是沒過多久,就發現雙方的生活習慣差太多了。
比如一次過節的時候,我給他們準備好了豐富的晚餐,結果兩個人晚上才打電話說不回家吃飯,要去外面吃。
和兒媳婦之前的相處也讓我為難,想和她客客氣氣的,又怕那孩子把我當外人;想隨便一點,又怕她覺得我不尊重人,最後還是和老伴搬回家住了。
70歲的張阿姨:
但是相處久了,他還那麼客氣,我們就覺得比較生疏了,因為房子是女婿全款買的,我們在裡面住著,時間長了,也覺得自己是一個外人,於是不久後就搬走了。
從兩位阿姨的表述裡,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和女兒住,還是和兒子住,都是有利有弊的。有時候能不能和孩子好好相處,其實也要看老人自己。
這些老人更容易與孩子們同住✔真心為孩子們著想的
有的老人和孩子們住在一起,只是為了找個養老的地方,希望孩子伺候自己,也不考慮一下他們的難處,於是常常一起吵架,弄得兒女心裡怨聲載道。
比如孩子房子的空間較小,沒有地方放大物件,但他們還是想買一個沒用的保健床回來。
而能為孩子著想的老人,和兒女住在一起的時候,儘量不打擾他們的生活,互相理解,生活得和諧、美滿。
✔有自己愛好的
沒有愛好,晚年生活不豐富的老人,可能比較喜歡干預孩子們的生活,幾個人生活在一起本來就會有摩擦,老人參與得越多,矛盾可能就越多。
✔不倚老賣老的
不因為自己年紀大,是父母,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他們的要求做事、生活的老人,給兒女的壓力更小,和子女相處起來更加容易。
而一些性情古怪、規矩較多的老人,和孩子們相處起來就不容易,比如,晚上幾點前必須睡覺,走路的聲音不能太大等等。
與孩子同住,未必是最好的養老方式雖然與孩子住在一起是很好的養老方式,但如今的新型養老方式,未必就很差。
▶社群型養老
社群型養老集居家和有人照料於一體,孩子可以和老人住在一起;也可以分開住,時不時回來看望,而社群裡面就有一些醫療、娛樂的場所,可以全方位服務老人。
當孩子承擔的照顧老人的職責比較小的時候,他們就更輕鬆一點,和父母相處起來也更高興。
▶養老機構養老
成熟、優秀的養老機構可以幫助老人制訂營養餐,組織他們活動,時不時地還有體檢,雖然一些養老機構裡兒女住的地方比較遠,他們不方便看望,但機構裡同齡人眾多,也不會太孤單。
▶旅遊型養老
對於好奇心重,不服老的老人,旅遊型養老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每隔一段時間就出去遊玩一番,心情也可以跟著放鬆,對健康有很大好處。
旅遊型養老也可以變為候鳥型養老,寒冷的時候去溫暖的地方居住,炎熱的時候去涼快的地方居住,都是輕鬆且有益身體的行為。
但這種養老方式,可能更適合健康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