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對一個人來說什麼是最可怕的嗎?
沒有自知之明。
丟人不可怕,丟人而不自知才可怕,比丟人而不自知更可怕的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社會上總有那麼一些人明明很普通,卻不知為何充滿自信,認定自己優秀也罷,還要擺出一副“誰都高攀不起”的姿態。
在人際關係中最難處的不是特定的某種關係,而是兩個相互之間認知不對等的關係,無論什麼身份何種地位,只要雙方之間在認知上不對等,必然要生出誤會和矛盾。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是虛榮的,一旦認定自己比對方強,勢必在人前要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當然也有刻意謙虛者,但這種謙虛僅是高修養的體現,言行舉止中的自信則無法掩蓋。
張瑩(化名)的婆婆劉姨從來沒想過自己自小就優秀的兒子竟然沒有工作,更讓她不敢相信的是印象中乖巧的兒子其實一點都不乖巧。
劉姨看不上做電商的兒媳已經不是一天兩天,每次她去兒子家都是兒子在做飯,不僅做飯還要刷鍋洗碗,這讓她心裡十分不是滋味。
一次兩次也就算了,次次去次次都是兒子做飯,兒媳婦張瑩一天到晚悶在屋裡不是拿著手機就是對著電腦,就連她去了都不知道陪著說話,只有吃飯的時候才從屋裡出來,單是那點時間有時候也拿著手機叮叮咣咣忙個不停。
在劉姨看來這個兒媳婦簡直無法無天,女人該做的家務一樣不做,每天像個大爺一樣碰著手機不知道在做什麼,更可氣的是兒子任勞任怨竟還笑得出來。
在她的認知裡,手機不離手的都不是什麼正常人,電腦上更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有,她自己的兒子家教比較嚴,從小學到大學都不玩手機不碰電腦的,沒想到娶個媳婦卻一樣不落還沉迷上網。
這種事情見得多了,回到自己家難免心裡犯嘀咕,在樓下跟同齡人閒話的時候將自己在兒子家看到的事情說給別人聽,大家都是做婆婆的自然有共同語言。
有個婆婆說:“我家兒媳婦才不敢,每天下班就老老實實帶孩子,倒是我兒子下班就玩手機,那手機上都是遊戲我見過一玩就上癮。”
另一個附和著說:“是呀,你說男孩子玩玩遊戲也就算了,你兒媳婦這手機不離手的毛病可不行,玩瘋了哪還顧得上家。”
幾個老太太七嘴八舌越說越離譜,最後竟聊到了網戀,說網上好多聊天軟體和遊戲裡都是不正混的人,見網友破壞家庭的例子比比皆是。
透過這麼一通“分析”,劉姨心急如焚,她認定兒媳婦張瑩在網上不幹好事,並再三去確認她不是遊戲上癮而是聊天上癮。
於此同時,兒子更是讓她恨鐵不成鋼,不僅不阻止還大力支援張瑩,做飯收拾家務不在話下,就連自己明裡暗裡的提示都不放在心上。
劉姨乾脆找到兒子直說了自己的擔憂,結果兒子不僅不信還十分不耐煩:“媽,我跟你解釋了多少遍,那是瑩瑩的工作,她開了個網店,聊的是客戶,你能不能不要亂猜?”
對於兒子反反覆覆的解釋,張姨根本聽不懂也不願意相信,她可沒聽說過什麼電商,更不相信兒媳是在忙工作。
既然說不通兒子,為了劉家今後別鬧出丟人的醜事讓人看笑話,她便只有自己出馬。
當劉姨找到兒媳準備說事的時候,張瑩依舊心不在焉地捧著手機,並且在聽完劉姨的一番“勸說”後不僅不知悔改還笑著說:“媽,我這是在做電商呢,你要是沒什麼事就去跳跳廣場舞吧。”
果然是有兒子寵著,兒媳就無法無天。劉姨在心裡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兒子的解釋和兒媳的說法完全就不一樣,一個說開店,另一個說電商。劉姨心想:“雖然我不懂上網是怎麼回事,但話我還是能聽得明白,兩人說話前後不一,上網肯定沒什麼好事。”
這個心病就是兒媳婦不正混,並且也有那不知輕重的同劉姨說:“你可得注意著點,兒子到底年輕上班也忙不能一直盯著她,別到最後弄什麼醜事來,後悔都來不及。”
聽了這種勸說後,劉姨想到兒子每個月都給自己5千孝敬錢,隨便估摸一下兒子收入也得在兩萬以上,有這麼優秀的兒子還要回家洗衣做飯伺候個外姓丫頭,想想都一肚子火氣。
心病越來越重的劉姨,感覺自己晚一天喚醒執迷不悟的兒子就不知要損失多少經濟和名譽。
既然兒子喚不醒那就自己做壞人來挽救這個家庭,她趁著兒子不在家衝到家裡劈頭蓋臉將張瑩罵了一頓,對於那些莫須有的罪名張瑩自然是不認的,婆媳倆就這樣吵嚷著將事情鬧得越來越嚴重。
最終,劉姨砸了兒媳的電腦,去奪手機的時候不小心滑倒,然後二人扭打在一起,上了年紀的人畢竟身體不太靈活,既然有了肢體接觸又都在氣頭上,衝動之下,張瑩還了手,婆媳二人都掛了彩。
管教不成反被打的劉姨堅決讓兒子離婚,說什麼都不聽,不離婚就要尋死,就這樣兒子和兒媳辦了離婚,在劉姨看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子好,離開這麼一個不正混的媳婦,以後的日子就敞亮了。
讓她沒想到的是,離婚後的兒子像換了個人對她的態度十分冷淡,並且斷了每個月的孝敬錢。
一開始張姨認為是兒子鬧離婚情緒不好,慢慢地就會明白自己的苦心,然而一連三個月兒子都分文不出,劉姨覺得兒子過於較真便找到他問:“兒呀,你怎麼不孝敬我了?這都幾個月了你還沒想明白,那樣的媳婦她不能要。”
兒子的回答驚呆了她:“我早就跟你說瑩瑩那是工作,之前家裡的開銷都是她負責,每個月給你的生活費也是她出,我一直都沒有工作,現在媳婦跑了,沒錢,你讓我拿什麼孝敬你?”
即便事實的真相就擺在眼前,劉姨依舊不願意相信,她仍舊堅信自己沒錯,是兒子被灌了迷魂湯,只是之前那些陪她一起“分析”的同齡人們再也不願意摻和她的事情,見到她都避而遠之。
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就會被旁人所左右,同時,人若總是固執己見,則會讓主觀取代客觀。
別人說什麼不重要,自己信什麼才重要,不信任家人只會令家散,外人的話可以聽卻不可直接信,很多事情本身就具備迷惑性。
要知道,若信了別人的話,壞了自己的事,最終承擔後果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