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在和別人因為觀點不同而“交戰”的時候,經常鬧得不歡而散,而且最終還沒有解決問題。到最後,你還在疑惑,為什麼他就是不能理解我呢?

其實,很有可能,對方也是“無辜”的。

一、我們天生不同

我們必須承認和認真對待這一點:每個人的大腦構造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的思維方式註定不會百分之百一樣。所以,在常識、創造性、記憶力、綜合分析能力、關注細節能力等方面,人和人天生就有擅長和不擅長的區別。

很多時候,我們溝通產生矛盾的根本原因,不是誰對誰錯,而兩個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這是生理上的區別,我們很難改變。不過,我們可以“求同存異”,讓這種缺口儘量減小。

首先,我們一定要彼此理解對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必然會帶來不同的認知角度。

例如,左腦思維更傾向於嚴謹的邏輯和事實這樣非虛構的東西;右腦思維更傾向於想象與創造的一些東西。我們要先理解這種情況,允許大腦中有不同的聲音存在。

其次,達利歐在解決這一問題的時候,設計出了一個工具——棒球卡。

棒球卡本來是記錄球手相關資訊、幫助球迷了解其長處和短處。

在這裡,達利歐設計了一些標籤,例如“概念性強”、“有創造力”等等。大家互相給對方打分,在某一項分數最高的,就是這一項最有“權威”的,後續這一項相關的決策,也就權重也就更高。每隔一段時間,就重新評估打分。

這樣做的好處是,在雙方爭論不休的時候,為了儘快得出結果,可以根據權重分數打分,哪一方分數高,就按照哪一方的方案來。

我們平時在決策或溝通的時候,也可以參考這樣的方法。發現自己的“思維盲區”之後,在遇到相關的問題時,就不要“閉門造車”,果斷找對應方面的“權重”更高的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適當尋求幫助,會比自己一個人苦思冥想要高效。

二、平衡好這種“對立”,可以更好地幫助你實現願望。

大腦裡還有很多類似於“兩個思維”這樣的“對立”,比如:

1. 意識與潛意識

意識可以理解為我們的“主動控制模式”,潛意識可以理解為我們的“自動駕駛模式”。

當人們提到情緒(通常為憤怒等情緒)時,通常指的源自大腦情緒性、潛意識區域的訊號。潛意識一些區域可能會有危險的動物性,但在其他區域,潛意識其實有很多對我們有利的地方。例如,“靈感”就是我們在放鬆的時候潛意識迸發出來的。

意識可以和潛意識“搭配合作”。當我們頭腦中冒出靈感後,可以讓我們更加謹慎地“意識”來做一個“參謀”,這樣更有利於我們的正確認知。

2. 理解大腦的可塑性

科學研究證明,隨著我們對某一特定領域的不斷看書、學習,我們的大腦關於這方面的突觸可塑性就會增強。也就是說,我們對這方面的認識水平與學習效率就會越高。所以,就算起點不高,堅持下去,你也可以成為“高手”。

所以,保持每天學習的“勻速行進”狀態,比“三分鐘熱度”狀態會好很多。

8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養兒防老——女兒就可以不為父母養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