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 / 2030字
閱讀時長 / 6分鐘
/ 壹 /
知道他們分手時,已經是一個月後的事情了。
被問起原因時,他閃爍其詞,只是擺了擺手:“就是不喜歡了。”
然而我還是從為數不多僅粉絲可見的那些微博動態中找到了他們感情出現裂痕的蛛絲馬跡:
“愛不是日復一日的打卡簽到。”
“如果愛你這件事變成了日程表中必須完成的事項,那麼我們在一起的意義是什麼?”
他回了一句:“發個地址來。”
我給他發了奶茶店的位置,那是離他學校不到十分鐘步行路程的人氣店。
“今天你請啊。”他像個沒事人一樣朝我走來,但也只是像而已。
他說:“我不反對每天雷打不動的早晚問候和每個紀念日期的專屬禮物,可是我覺得雙方在感情中的所有付出都是建立在[你情我願]的原則上的。”
他說這話時情緒有些激動,周圍的人紛紛順著聲音看向我們。
我吸了一口奶茶,示意他壓低說話的音量。
他繼續說:“說不上誰對誰錯,只是沒找到合適的相處模式罷了。”
我放下手中的奶茶,問了他一句:“你真的喜歡她嗎?”
他突然沉默了,思索一番後給出了答案:“我喜歡過她。”
氣氛突然有些尷尬,我搖了搖杯中所剩無幾的奶茶,嘆了一口氣:
“你知道嗎?人們總是說[沒有掛過科的大學是不完整的],這其實給尚未進入大學階段的後輩們釋放了一種錯誤的訊號:掛了科,大學四年就得以圓滿了。然後你去問那些大學期間掛了科的人,他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大多還是覺得遺憾。”
“是因為要重考(修)嗎?”他打斷我。
我解釋道:“是因為[我本可以]。我本可以做得更好,我本可以避免掛科,我本可以不用重考(修),卻由於不夠用心或者努力而輸掉這場和自己的比賽。”
/ 貳 /
他似乎明白我想表達什麼。
“說到底就是負責兩個字。”我補充道。
“阿坤我……”他想說點什麼,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
我吸了一口奶茶,才發現杯中已經空空如也。
見他沒說話,我朝他做了個鬼臉:“笑一笑啦,說一下你的新年計劃吧。”
“暴富,減肥,旅行,應該就是這樣吧。”
“新的一年不準備脫單了嗎?”我說。
“暫時沒有這方面的打算吧。”
我想了很久,說了一句:“總之,一定能夠找到那個適合你的人。”
但我沒說出口的是:“其實我不建議將戀愛列入到新年的任務清單中。”
在我看來,如果只是為了儘快擺脫單身現狀而去開啟一段戀愛旅程,很難保證到最後能修成正果。
誠然,人生不應該以結婚為目的,所以也沒有必要將戀愛和結婚混為一談。
不過我想,沒有多少人願意讓自己的一時草率做出與一個並不喜歡的人搭夥過日子的決定,結果在爭吵中不歡而散吧。
更重要的是,對於付出真心的一方來說,對方只是將自己作為實現新年計劃的工具人,這種說法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這也是我在前面要援引“掛科”作為例子的理由:
談了戀愛,大學四年就完整了嗎?
那些本可以不發生的歇斯底里,那些本可以不出現的激烈衝突,就伴隨著你內心篤定的“沒有談戀愛的大學生活是不完整的”進入到這段感情中。
不容置疑的是,對於某些人來說,家裡接二連三的“催婚”足以讓人喘不過氣,但這種由壓力和將就催生的愛情並無法讓我們匹配到真正的靈魂伴侶。
/ 叄 /
那天,我們還聊了很長時間,講了很多東西。
他說,相處過程中對方給自己制定了一系列必須完成的KPI,但這不該是戀愛該有的樣子。
我開玩笑地說:“每天早晚都不能缺席的問候是一件非常具有儀式感的舉動哈哈。”
“儀式感?”
“對啊,他們將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儀式化了,這在不少人看來很不可思議。”
“我真的無法接受。”
我說:“太有儀式感的人活得很累的,說得誇張一些,一旦對儀式感這個東西上癮後,他們就像不能離開水的魚,否則是沒辦法活下去的。”
我們的生活需要一定的儀式感(戀愛也是),是因為在數碼時代下,那些美好的、珍貴的瞬間值得以照片形式留存下來,而過分的儀式感只會讓記錄生活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除此之外,戀愛中的一方看似“無理取鬧的打卡式行為”,一定程度是沒有足夠的安全感造成的。
他對此感到不解:“安全感這個東西,說到底是自己給的。”
我不否認任何人都可以給我們安全感,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偷走我們的安全感,然而還是希望你能認識到一件事:
別人沒給到你想要的安全感,可以嘗試坐下來一起溝通,切記不要妄想透過對方去做那些“形式大於內容”的事情來獲取虛無縹緲的安全感。
/ 最 後 /
不論是迫切想要改變單身狀態而將談戀愛列入自己的新年任務,還是戀愛過程中為了滿足生活的儀式感而制定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又或者透過讓對方做一些事情來填補自己心中的安全感,我都不認為這是對待一段感情應該有的態度。
生活真的太苦了:在校期間一直被學校牽著鼻子走,用學分和畢業證逼迫你去開沒有意義的會,參加沒有任何用處的講座;
工作後總是為完不成的KPI傷腦筋,下調薪水和下崗離職的後果就足以壓制你努力工作。
所以啊,真的沒有必要將面對校園和職場的那一套處事原則用在談戀愛這件事情上。
你要記住哦:兩個人在一起,是為了延續確定關係前那種歡愉的快樂和舒服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