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最近身邊兩個朋友都在年關將近的時候決定明年開年以後去另一個城市生活。我一方面對他們的離開感到不捨與難過,另一方面又很好奇他們為什麼會突然做出這個決定,畢竟換一個城市生活也算的上一個比較重大的決定。

他們的答案卻出奇的一致,我在這個城市過得很不開心

具體細問下來,無非就是工作環境不順心、覺得很孤單、生活沒有希望等一些很感性的且主觀的描述。但仔細想一下,這些感受,彷彿並不是直接與一個城市相關,而更多的是個人的體驗。這些問題,換一個城市也不一定能夠解決。雖然這個選擇不一定是最優解,但換個環境總是給了自己一個機會重新開始,去重新融入一個新的集體,去重新經營一段新的感情。

我不確定新的一定更好,但我可以確定現在的已經夠壞。

我其實很能理解他們的選擇。當年從北京畢業以後孤身一人來到深圳,我回答過無數遍一個問題:“你一個北方人,又是在北京讀書,為什麼會來到南方?”。我知道,在他們眼中,選擇工作地點,考慮的最多是三個因素:一是選擇畢業的城市,因為在這個城市裡你已經積累了一定的人脈和朋友圈,你也對這個城市相對熟悉;二是離家近的城市,畢竟漂泊在外的打工人不想做一隻斷線的風箏,逢年過節的時候可以幾個小時高鐵回家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三是工作機會多、發展空間大的城市

而我的選擇,並不滿足前兩條,最後一條尚不能判斷是否滿足。我當時畢業的心理是和我的朋友很相似的,“我在北京過的不快樂。”我相信,這一句話足以解釋所有看似不理智的行為。我如今的城市,周圍的同學屈指可數,回家一趟動輒往返數千的機票,還要經歷經停轉機的折磨。

但,我過的快樂。

我一直認為,表面的風光都是給外人看的,每天一分一秒的生活才是實實在在需要自己去過好的。當年周圍親戚知道我沒有留在北京,一度唏噓TOP2畢業的都留不在北京。在他們眼中,因為北京是我們國家的心臟所在,所以我們只能被它選擇,我們不配選擇是不是要生活在這裡,沒有人會傻到能留在北京卻不留所以不在北京也就自然而然地和“失敗”劃上等號。

但是,從沒有在北京生活過的他們,又有誰知道,在北京的每個冬天,為了上班不遲到,我需要6點起床,在刺骨的寒風裡騎十五分鐘電動車去地鐵站,買票時我的手都已經凍僵到不能解鎖手機;

又有誰知道,為了拿到戶口——一張在座城市立足的門票,得到一份我並不喜歡的工作,我經歷了多少場筆試面試,卻一次次的因為“能力以外”的原因被拒絕;

又有誰知道,我奔波週轉其他城市去尋求機會,回到北京已經是半夜,一臉疲憊的我還要一個人拖著行李走過漆黑陰森的校園,獨自一人扛著行李在沒有電梯的宿舍樓爬上七樓;

又有誰知道,我急性腸胃炎的時候整宿睡不著,第二天六點爬起來去面試,路上打不到車,還要一手撐著傘一手騎著車,硬撐著淋著雨到了考點,第一件事就是衝到廁所裡瘋狂的吐;

更有誰知道,這些難熬的時刻我都挺過來了,但我依然沒有令人滿意的結果,我一個人走在街上,抬頭看著北京專屬的陰霾的天空,任憑北方吹打在我留下眼淚的面龐。

這些場景,即便已經過去許久,如今回首仍是歷歷在目。正是這一個個碎片的場景,一步步將我推向離開這座城市的方向。我知道,在大多數人眼中,這裡是多少人夢想開始的地方,這裡聚集了眾多與國家命脈息息相關的行業與企業,這裡承載了我們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印跡,這裡彙集了全球各地的優秀人才,這裡提供了全國數一數二的醫療和教育資源。

但,如果在這裡我都不能開心,那麼這些種種優勢,於我而言,又有何用?

我仍記得在畢業離開北京那天,我拖著行李,看著熟悉的立交橋、大褲衩在眼前飛馳而過、我在心中尋找了許久,沒有找到更多的不捨。相反的,我如釋重負。即將前往的那座城市,雖然它陌生,雖然它離家千里,雖然它比起北京有太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對我來說,“陌生”已經足夠了,我需要的是將它作為我新生活的起點。

我想,是時候了,是時候讓疲憊的自己喘口氣,告訴自己“你做得已經夠多了,你值得一段新生活。”

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昨天走過的不同的路,在今天讓我們作出了不同的人生選擇,這些選擇又進一步引導我們去往不同的明天。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為了更多的吸引優質應屆生資源,各個城市間的“搶人大戰”絡繹不絕,2018年開始興起,2019年不斷升級,今年已經進入“白熱化”爭奪階段。城市“搶人”有三寶:易落戶、寬限購、發補貼。的確,落戶和住房是應屆生選擇一個城市考慮的兩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看到,清華北大本科畢業生留京率不到兩成,孔雀已經開始“四處”飛。杭州、成都,隨著這些城市聚集了更多的新興產業,雖然機會相較“北上廣深”仍然較少,但更容易落戶、房價更低的環境,十分誘人。

一座城市,吸引著萬千年輕的血液湧入的原因總是類似的,但讓一個個傷心人離開的原因卻是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所有人對於幸福快樂的生活的嚮往。如果我們不能給予“幸福快樂”一個統一標準的定義,那又有什麼立場去評判一個人留下或者離開的原因呢?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我不在乎親戚談論起我時因為沒有留在北京遺憾的嘆息,也不在乎同學談論起我的“另類”選擇時震驚的語氣,更不在乎回答一萬遍“為什麼你要來到這裡?”。總歸,生活是活給自己的。我只需要在乎,在這座城市的日日夜夜裡,我無怨無悔,我活得精彩。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兒媳婦錯了嗎?婆婆逢人便罵,兒媳婦我沒有做對不起你兒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