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試圖找到一個統一的邏輯去解釋人類社會如今的現象,我不確定我是否已經找到,但我試圖在每一個現象中用同一個邏輯去分析。

現在我想嘗試闡述一種思想,這種並不是什麼獨創,而是隨處可見。它有很多名稱,例如經商的人會稱呼這種思維為商業思維,典型操作如借雞下蛋,為人處世方面,有的人對這種思維運用十分擅長,比如靈活處世,隨機應變的韋小寶。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這個世界沒有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但同樣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天下大同。

基於以上說法,我們可以知道這個世界上個體與個體之間看似透過某種聯絡,形成了一個整體,但事實上,隨著時間線的發展,地域與地域之間、物種與物種之間,人與人之間,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

我注意到了這些差異,同樣我也認識到了我們是一個整體,但最關鍵的,我還意識到了一種趨勢,這個趨勢就是中間層。

對於我們人類社會來說,

中間層,顧名思義,是指能夠在社會生產環節中,加速流通,促進社會生產轉化的層級。我們知道所有已知的現有基礎建設,都是未來的鋪墊,中間層在未來的產生,必然將會是現有所有已知架構上的產物。

原始社會時期 ,人們專心於生產,比如有人專門打獵,有人醉心於種植,還有人喜歡製作各種工具器件,但是大家都認識到,單項生產並不足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加美好,因此,便出現了以物易物,但是不同生產品的價值,並不是那麼容易估算,因此這時就需要一箇中間度量來估算產品的價值,這便促進了貨幣的產生,而製作貨幣的人,便成為了一箇中間層。

同時,由於當時資訊閉塞,人們往往難以將自己需求和產品及時準確傳達出去,因此,就需要專門地去幫大家處理這些資訊,促進貨物流通,那麼第二個中間層:商人,便有了產生的理由。再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業這個中間層也漸漸成型了。

中世紀時期,不同地域之間的人們難以聯絡,因此絲綢之路、大航海時代,促進了不同地域之間的人們的溝通,而當時從事這個方面的人們,無一不是賺點盆滿缽滿。

現代社會,作業系統的產生,促進了人機互動,提高了生產效率。

電商平臺的產生,促進了商品流通,提高了轉化效率。

各大點餐平臺,打車平臺等,都是提高了商品和人流的流通效率。

那麼未來呢?

未來中間層的樣子,還是基於提高生產效率,以及提高流通轉化效率。

而一直以來,中間層都是最具效益的層級,古人講,雁過拔毛,而整個人類社會的運轉,統統離不開中間層。

如果說經濟流通的中間層是金融行業,文化流通的中間層是文化媒體教育行業,那麼政治流通的中間層,是什麼呢?

軍火行業?亦或是以文化,經濟為載體的文化輸出?

用一句流行的話來形容中間層,那就是萬物皆可中間層。

同樣,決定一箇中間層能夠有多大的影響力,取決於它所聯通的個體、團體、以及空間地域的方式、數量、以及聯通程度。

就人才角度而言,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變得越來越複雜,社會化分工的程度越來越高,因此,想要獲得絕對的C位,那麼這個人的視野、格局、以及對於整體社會的多角度看待方式就變得很重要,但我所說的點,是現有教育體系無法培養的,整個社會都在教你成為一個合格的工具人,很少會有人讓你為自己而活,且胸懷天下。

就行業角度而言,最近製造行業的中間層打出的口號是聯通萬物,即物聯網行業興起,在國外被稱為工業4.0,但中間層並不是只有聯通萬物的好處,它同樣也會產生新的隔閡,比如:傳統銷售行業會有中間商過分賺差價。後來網際網路的比價平臺就是部分程度上彌補了這一個缺陷。新的中間層必然會彌補舊的中間層的某一方面的缺陷,但同時也會造成新的隔閡,比如當某個平臺成為了市場主流,隨之而來的地方便是,壟斷以及愚弄消費者。

從思維角度來說,不刻意,不死板,中間層更像是一種靈活中間狀態,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雖然大多數人更傾向於,將自己的生活以及周圍的一切營造成非黑即白的狀態。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吸引力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