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一、無法選擇的極度悽貧的家庭

1988年一個小男孩出生在了貴州山區一個極度貧困又悽慘的農戶家,四歲父親因病去世,11歲哥哥、姐姐離家出走再無音訊。家中僅剩下精神失常、毫無工作能力的母親與之相依為命。

二、絕望之際祈求簡單而樸素的願望

看著支離破碎的家,涉世未深的小男孩,絕望之際只祈求一個簡單的願望:“活著”,“只希望和母親平平安安的過一輩子”。11歲的小男孩就這樣擦乾眼淚,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母親和自己的天脊。他每天天未亮就起床,上山砍柴、種菜、做飯、照顧母親。日復一日,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

三、點燃夢想之花,千里帶母求學

唯有努力讀書,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更好地照顧母親”,明白了這個道理後,他發奮努力讀書。小學畢業他考到全縣第三,然而,高昂的學費卻讓他望而卻步。他只好去了一家對尖子生免費的民辦學校讀書。

可是,去學校讀書後,母親誰來照顧呢?

他就在學校附近山上自己搭了一間茅草屋,帶著母親一起住在那裡。為了賺到生活費,他做完作業後就去撿破爛廢品等換錢,後來他租了間廢棄的豬圈,和母親改善了住處。日常撿一些剩菜回去做了吃,並將好吃的都留給母親吃。

為了母親和夢想,在風雨飄搖中繼續讀書

四、首戰遺憾落榜,一蹶不振之際,想“自己不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長期的營養不良和過大的壓力,首次高考,他遺憾落榜。也曾經一蹶不振,可當他無意間翻到自己曾經寫過的一句話:“當你在抱怨你沒有鞋穿時,你回頭一看發現別人竟沒有腳”。

他想“我不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我還有我的母親。雖然他什麼都不能給我,但是隻要她健康活著,我就擁有打敗一切困難的力量。

於是,他說服校長收留他復讀,第二年,終於考上了山東臨沂大學。

五、“一個人活著不應讓人覺得可憐,而應讓人覺得可親可敬”,謝絕好心人的捐贈

他的苦難故事被外界知曉後,有很多好心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然而,他固執地拒絕了。

因為他覺得“一個人活著不應讓人覺得可憐,而應讓人覺得可親可敬”,他只想繼續靠自己的雙手繼續打工,並安心努力讀書。

六、從苦難中來,回報苦難:”回到家鄉,成為一名老師"

可令人驚訝的是,大學中的他,卻將除日常開銷外的兼職收入用來資助在撿破爛時認識的2個妹妹和1個弟弟讀書。

當他的生活比以前住在豬圈時稍好一些時,他不是去買以前沒吃過的好吃的,不是穿沒穿過的好衣服。卻是幫助更多的孩子,透過讀書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他資助的其中1個妹妹在臨近畢業時,突然給他打電話:哥哥,我不想讀書了,家裡人都讓我回家結婚。”這些話讓他很難過,想了很久,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回到家鄉,成為一名老師"。

他要告訴那些還處在貧困和迷惘中的孩子,“人生必須要有夢想”,於是,他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老家成了一名中學老師。

七、執教八年,摩托車跑壞8輛

日常除了課堂教學外,他每天騎著摩托車到處跑,要麼跑到工地上拉回那些為了掙一些快錢而不讀書的孩子;要麼跑到網咖,拉回沉迷網路遊戲,對學習沒興趣的孩子;跑去一遍又一遍對思想固執的父母和世界觀還沒有成型的孩子說:“讀書有多重要!夢想有多重要!”

執教8年來,摩托車被他跑壞了8輛,50名孩子重返課堂,問題班的孩子後來都考上了大學。

八、“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成為社會的包袱,並且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和夢想”

如今,母親依然健康,他依然和母親平安的生活在一起。

他喚醒了一顆顆沉睡和迷惘的種子,用知識回報知識。

他說:“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成為社會的包袱,並且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和夢想”。

在現實社會中,並沒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從苦難中來,再回到苦難中去改變它。

這是無比的善良和珍貴,這是我們最應該敬佩和傳遞的勵志故事。

偶然中看到這個勵志故事,我被感動的心潮澎湃,世界吻我以痛,我卻報之以歌。我心底也暗暗有了堅挺的毅力和勇氣。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雖然離婚了但我依然愛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