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單身男女從北京的各個角落下班趕來,和自己在相親軟體上認識的異性約見。不到一個小時,一個300多平方米的空間裡,坐了幾十個人。
日前,一篇題為《985高學歷相親圈:有人稱“應徵就是因為你是清華的”》的文章,引發網友熱議。活動把高學歷男女聚集起來,入場條件是交納1500元-3900元不等的會費。類似定位的高學歷相親圈層早已存在,如“相遇未名”、“陌上花開”等相親平臺……贏得了許多名校年輕人的青睞。
為了婚戀能更優質、更高效,一群985年輕男女聚集在一起,彷彿在完成人生的下一階段的“考卷”,而考卷的等級只能是“優秀”!但是,作為局內人,我們真的有必要把自己的圈子“框”小嗎?
“陌生花開”的一個兼職編輯——賈昕,一個清華大學畢業的90後姑娘。2017年,她就是在這個平臺上透過“掛牌”找到了現在的丈夫——大她一歲的清華校友。“掛牌”是相親平臺對發文自我推介的一種說法。有網友覺得,這個詞“是赤裸裸的物化”。
“我覺得很多人酸,因為他自己不是這個圈子的,其實不管是985,還是211、本科、專科畢業,只要相親,這些條件都是存在的。難道985就一定要愛情至上,不能提這些要求嗎?”賈昕對圈外人的評價表示不解。
文學作品裡的愛情很美好,但不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你就一定能遇到這種東西?”賈昕問。
圈中人也大多數都存在“名校情結”,有些因為自己不是名校出身,覺得自己的教育背景不夠好,為了“圓夢”,所以想找一個高學歷的伴侶,他們潛意識裡認為名校代表著“優秀”“智商”“潛力”,和說不清的光榮;有些由於名校出身,認為無論三觀、還是經濟基礎、學歷背景處於同一層次的人更容易有共同話語,彼此更能互相理解。
每個人的擇偶觀不同,我們應當尊重不同的擇偶標準。古有“門當戶對”,今有“職業、車子、房子……”都是擇偶的考量條件,但把愛情“物化”,把“985高校”等同於優秀,甚至“基因優秀”,這樣的簡單劃分顯然是個假命題。
對比其他“圈中人”,劉韜卻成為圈中“特立獨行”的代表。他今年37歲了,在美獨自生活10年的他,由於和導師觀念不合,始終難以做出成果,至今沒拿到博士學位。目前身無所有,父親還查出癌症中晚期。但劉韜從來沒有後悔自己沒選擇更穩妥的路。甚至,他還搞了一個小小的惡作劇,看到很多女生對男生身高有硬性要求,他故意把183釐米的身高寫成了175釐米,“我想找一個不在乎這些的女生”。
進而言之,優秀不等同於“高學歷”,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教育背景不是很好的人,他們從沒有停止奮鬥、停止努力,他們也很優秀,評價一個人應該用更多維的方式。
無論從婚戀角度還是個人發展角度,如果功利性和目的性過強,則會導致選擇空間的狹窄。985相親群體,想要尋找階層的穩定甚至上升,就只能把自己框在“圈子”裡,但這樣就會導致選擇面太少,而且因為過度地計較成果,往往會忽視過程的美好。情感是美好的,愛情往往是特定的時候一瞬間的感覺,就像煙花一樣,轉瞬即逝,所以別把婚戀當成“任務”了,錯過也就錯過了。
說到底,“讀好大學,找到賺錢的好工作,找一個合適物件結婚,生孩子,養二孩。”是一種選擇;不想拘泥於“世俗的日復一日的迴圈”也一種選擇。人生是自己的,選擇你喜歡的路,無關對錯;以學歷為基本標準的“新型門當戶對”,同樣是自由。把自己“框”在圈子裡,也許找到了合適標準的人,卻不一定是“適合”你的人。不妨試著把眼界放寬,你會發現格局大了,世界也會變大,或許就能跳出“螺螄殼裡做道場”的選擇困境。
(劉小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