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參加工作以來,我和我的領導們一直都會保持一種不遠不近的距離,走到近了,怕被同事誤會成“巴結”領導,有打“小報告”的嫌疑;走得遠了,則又怕被領導誤認為自己是“另一夥”或“那一夥”人的嫌疑,而受到穿“小鞋”得“待遇”。因此我對領導們一直持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這種不遠不近的距離,敬而遠之的態度,雖然達到了“明哲保身”的目的,多多少少也影響了自己的“進步”(雖然自認為自己有較強的工作能力,但一直未能受到重用,但我並不在意,因為我沒有向上爬的野心)。
退休之後,大家都是“老教育工作者協會”的會員了,似乎平等了許多。學校給退休老師們開會時,原來的老領導也不再在“主席臺前排”就坐,而是和我們一樣坐在臺下,聆聽現任領導們的“指示”。老同志們幾個月不見,這時能有機會湊到一起“開會”,總覺得有聊不完的話,甚至偶爾也開上一兩句小小的玩笑,尋尋開心。這時才突然發現這些原領導們並不都像我想的那麼“高不可攀”,甚至感到有些“可親可愛”。
我的“作品”展示一下,可惜我沒帶著。於是我們相約透過電子郵件互相交流製作的PPT,一同分享箇中的快樂。
自此,我們便透過電子郵箱互相交流PPT了。一開始Y校長透過郵箱給我的PPT只是他群發郵件中的一個收信人(顯然校長的人脈關係比我要豐富)。而我每收到Y校長的一封郵件,都會立即回覆並奉上一兩個我的PPT“作品”。顯然我是他的“讀者”之一,他也是我的“讀者”了。在交流互換作品的過程中一起分享著快樂。
後來我慢慢發現他發給我的郵件,不再是群發中的一個收信人了,而是專門發給我一個人的了。顯然這些是特意發給我自己的了。可見,他已經把我當作了“知音”,當然我同樣也把他視為自己的“知音”了。
現在我們幾乎每一兩週都有“作品”互相交流。雖不能常見面,老年間那句往來信件中最常用的那句“見字如面”的話,似乎又有了新的體會和認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