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否得到一份好工作,升職加薪;能否擁有好人緣,得到更多機會,這全都取決於別人對你的印象!
不幸的是,人們看你的方式往往充滿了成見和誤解,這種心理傾向根深蒂固,輕易無法改變。除非,你讀了這篇文章.
通常,人們生活在兩種假設裡 : 其一,認為別人會客觀地看待你。;其二,認為別人會像你看待自己一樣來看待自己。
為什麼?事實上,人都是認知的吝嗇鬼。
首先,觀察者會依據你的外表、動作、言語、地位等透露出來的資訊,無意識、自動地對你形成初步印象。此時往往產生的是有偏差的印象。
然後,如果觀察者發現過去對你的判斷可能不恰當,就會啟動糾偏機制。這個過程需要理性分析影響你行為發生的各項條件,是個費時費力的過程,如果沒有強烈的動機,一般觀察者不會主動進入該步驟。
既然外表、言行和地位有助於形成第一印象。這也給了你可乘之機。
你可以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給他人留下好印象,糾正他人對你不利的第一印象;你也可以透過這些進行更公平、更準確地判斷他人。
哥倫比亞商學院動機科學中心,針對交流的三個層次:你是敵人還是朋友;是否相關;是否有用。分別提出了三個觀察透鏡,揭示了給人好印象的秘訣,讓別人更加信任你,喜歡你,重用你。
一、觀察者的信任透鏡,以及應對方法
信任透鏡:別人首先要確定你是否值得信任,會不會對自己的人際關係、職業生涯、個人幸福安寧等構成威脅。觀察者會在潛意識裡快速從你的表現中弄清兩個問題:你是敵人還是朋友?你有何意圖?
別人對你的看法是負面還是正面,90%取決於你表現出來的溫暖程度和個人能力。如果你看起來友善、忠誠或有同情心,對方會覺得你心懷善意;假如覺得你有所圖,那你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則會被看成你能夠實施敵對行動的證據。
學會表達溫暖和恰當地展示能力,給別人留下寶貴的盟友印象,非常重要。
1. 提高溫暖程度
(1)專注傾聽。保持眼神交流、點頭和微笑。
(2)表現同理心。關鍵是換位思考,嘗試尋找雙方的共性。
(3)首先信任別人。比如和他分享自己遇到過的困難、犯過的錯誤。學會示弱而不是逞強。
2. 展示個人能力
(1)顯示你的意志力。表明你能抵抗各種誘惑和利益。
(2)適當謙虛。如果你對自己的能力表現得謙虛一些,別人在評估你的真實能力時,會另外增加20%到30%估值。自吹自擂的人,得到的是相反的結果。
(3)適當擺出有些權勢的姿態。
(4)多強調你的潛力。潛力代表一種不確定性,當人的大腦遇到不確定性時,會下意識關注更多資訊,付出更多思考。
二、觀察者的自我透鏡,以及應對方法
自我透鏡:主要功能是保護和增強觀察者的自尊,讓觀察者感覺自己更出類拔萃。
觀察者與別人比較時,會看別人的成就與自己的相關性。如果相關性高,對觀察者就是高度威脅,為了維持自尊,對方將不得不與你保持更大距離,或者選擇忽視你;如果相關性低,那麼威脅解除,他將能更準確地看待你。
如果對觀察者不利結果又現實地擺在面前,他們會採取不同的策略來應對這種威脅:比如挑選自己佔優勢的內容再次進行比較;或者把你當成“我們”中的一員,沾你的光;甚至跟你成功的領域劃清界限,降低相關性。如果這些都不起作用,觀察者會傾向於躲著你。
如果你對觀察者產生了實際威脅,可以做以下幾點:
1. 示弱。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示弱是有意降低你對觀察者自尊的威脅。
2. 肯定對方。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最擅長的方面,增強其自信心。
3. 尋找共性。營造“咱們是一夥兒的”感覺。
三、觀察者的權勢透鏡,以及應對方法
權勢透鏡:是給相對“有權勢”的人來評估:你對他是否“有用”。權勢是一種主動權,是動態的和變化的。
由於有權勢者對你的依賴性更小,所以他們在潛意識裡更傾向走捷徑,使用各種偏見、成見和假設,用最小精力觀察你。只有當有權勢者發現你有助於他實現目標時,他才可能做到對你的準確觀察,因此你的“有用性”是關鍵。
比如,當你面對你的老闆時,首先應盡力瞭解他的目標和麵臨的挑戰,然後思考你能提供哪些幫助。其次,應該在他給你佈置任務前,預測他的需要,並提前做好準備,實現與上司的互利共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吸引老闆的認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