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此刻,你身邊有酒嗎?如果有,那就好好坐下來,聽我給你講一個故事。”

  旭子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正在重慶。

  2015年,旭子在上海。江南煙雨勾人情絲,他的藝術家老師突發奇想,想要做一次橫貫中國東西的“特殊”音樂採風——從上海到新疆阿勒泰,全程4300多公里,不帶任何現代通訊工具,隨身帶的僅有基本的錄音和攝影裝置。老師的原話是:“這是一次傳統文化對現代科技的挑戰。”

  旭子自是欣然隨行,畢竟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次艱難而又珍貴的挑戰。他興致勃勃地收拾行裝,制訂路線,直到進入火車站候車大廳,才想起要給家裡打一個電話。可是手機已經被扔在上海的老師家了,他只好用公共電話撥通了媽媽的手機。

  我對旭子的父母一直知之甚少,只知道他爸爸是教育工作者,媽媽是醫生,也許是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緣故,旭子一直處於放養狀態,只要他不為非作歹,父母從不過多幹涉。我幾乎未見過他與父母聯絡,好像他從離家讀書開始,就一個人自由慣了。只有每年春節的時候,他才會回一次家。

 但這次畢竟不同尋常,可能會有大半年的時間與外界“失聯”,他還是要提前和父母說一聲。電話那一頭的母親和以往任何一次通話時一樣平靜,只是在旭子講述的間歇插進幾個淡淡的“嗯”,最後,她在旭子即將掛電話的時候才說:“你每到一個停留比較久的地方,可不可以給家裡打一個電話?不用經常打來,想起來時,打一個就好。”

  旭子聽得出母親平靜背後的擔憂,他無法拒絕,點頭說“好”。

  然後,他背上行囊出發。從上海,沿長江西行過荊楚大地到達重慶,然後一路向北,翻過秦嶺,越過黃河,沿河西走廊踏上絲綢之路,經敦煌過玉門關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越過天山,進入準噶爾盆地,一直到阿爾泰山腳的邊境城市阿勒泰。

  每到一座城市整頓休息時,旭子都會如約給母親打電話。“媽,我到重慶了。”“媽,我在西安。”“到蘭州了。”“在烏魯木齊,剛下車。”“到阿勒泰了,快回家了。”……他給母親打了十幾個電話,有時興奮,有時匆忙,有時疲憊,但母親總是淡淡地“嗯”一聲,隨意地打聽打聽他的食宿,不動聲色。

這是故事的前半段,歷時9個月的旅程,跨越中國近10個省市,老師和旭子用異乎尋常的毅力創造了一次奇蹟。在這個奇蹟面前,有關母親的那部分記憶是那麼渺小,幾乎不存在。

  故事的後半段發生時,已經是2016年4月。因為一點小小的天災,2016年的春節旭子沒能回家,想著爸爸的生日正好在中秋,乾脆就等到中秋節再回去好了。於是我們約了五一一起去重慶,誰知道我前腳剛剛訂了票,這兔崽子後腳接了一個電話,轉身跑了。

  來這個電話的不是別人,是旭子的爸爸。旭子的媽媽心臟病犯了,醫院會診後提出做搭橋手術,手術存在風險,要徵求家屬意見。簽字筆放到旭子爸爸面前的時候,他忽然猶豫了,拿起又放下。他抬頭對醫生說:“你等我打一個電話,畢竟她做事不聽我的,我得聽聽另外一個人怎麼說。”

  作為與她相濡以沫幾十年的丈夫,他深知妻子的心一直系在另外一個人的身上,他半分也奪不回來,還不能爭、不能搶。因為這個人,是他們的兒子。

  旭子用最快的速度趕回武漢,陪媽媽做完了手術。住院觀察的幾天裡,有一天,爸爸單位臨時有事,要旭子回家替媽媽拿換洗的衣服。十幾年從不進父母房間的他,笨拙地翻箱倒櫃,卻無意間發現了媽媽的秘密。

 旭子發現了12個快遞包裹,分別寄往全國12個不同的城市。按照時間順序一字排開,正好可以拼出他去年的路線圖,收件地址和電話都是他無意間透露給母親的酒店客棧,收件人無一不是他的名字。

  他坐在地上,一一拆開包裹。母親寄出的內容形形色色,有臘肉乾、抗生素,還有衝鋒衣。那個上午,他守著一地亂七八糟的什物,努力回想早已被拋諸腦後的與母親的電話內容。

  “媽,我到重慶了。沒感冒,就是這邊下雨了,我有點咳嗽,沒事。”

  “媽,我在西安。這邊的羊肉孜然味太重了,我吃不慣。”

  “我到蘭州了……嗯,溫差大,晚上特別冷。”

   他一邊回憶,一邊想象著母親如何不動聲色地從他嘴裡套出住宿資訊,然後戴著老花鏡上網查詢地址和聯絡方式。

  他興致勃勃地和老師開啟了一場文化的朝聖之旅,卻不知道母親追在他的身後,用9個月的時間寫下12封漫長的“信”。

  有人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母親的“信”太短,短到沒有起承轉合,短到沒有寫抬頭落款,短到只剩下兩個字,一筆一畫地被寫在收件人欄裡。

  可惜旭子行色匆匆,來不及收到這綿長的情意。母親的快遞一件件被寄出,又被一件件退回。

  鎮江,查無此人,退回。

  重慶,查無此人,退回。

  西安,電話錯誤,退回。

  蘭州,查無此人,退回。

   他無法想象,母親接到那一個個被退回的包裹時,該是怎樣的心情——彷彿一顆心被全力地拋向他,卻又被冷漠地輕輕送回。慶幸生活的安排,最終讓他發現了這個秘密,讓這個不懂事的大男孩,在這陽光晴朗的午後,守著12封沉甸甸的“信”,哭得不能自已。

  故事到這裡告一段落,旭子在電話那一頭沉默不語。他問我在想什麼,我抹了擦眼角的淚水,儘量不讓他聽出我哭過。

掛了旭子的電話,我抬起頭,凝望著眼前的長江。山城依舊美得令人沉醉,但此刻我竟然失去了停留的心情。我給媽媽打了個電話:“媽,重慶的火鍋太辣了,辣得我腦袋疼!這兒天天下雨,一點兒都不好玩,我要回家,你給我包餃子,嗯,韭菜餡的……”

  我們總是在追逐一些東西,十五六歲時追逐愛情,於是寫日記、寄情書,奮不顧身;十八九歲時追求自由,於是說走就走,勇往直前;我們耗盡前半生去追趕下一站的風景,所以總是看不到身後的那個人用盡後半生的時間,只為追逐一個你。

  沿途的美景雖然好,但是偶爾也請你回頭,向身後的那個人揮揮手。 最近,一個名為《更換電池》的5分鐘動畫短片,上線幾天讓710萬人感動到落淚。

  影片中,一個老人在喝著下午茶,忽然傳來一陣敲門聲。老人開啟門一看,原來是一個紙箱。

  上面有一張字條,這樣寫道:“對不起媽媽,今年又不能回家陪你了,這是送給您的禮物”。

  老人嘆了一口氣,開啟紙箱,發現裡面是一個機器人。

  它一身銀白色,圓圓的大眼睛,特別能幹。家裡掃地、擦玻璃、澆花的活都是他一手包攬。

  老人最初只把這個小傢伙當作幹活的冰冷機器,直到有次老人睡著,機器人竟然為它披上了毛毯。

  從此,老人把機器人當作了自己的孩子,他們一起吃飯,小傢伙吃得滿嘴是油,奶奶會耐心慈愛地為他擦乾,機器人電池用完了,奶奶會及時為他更換。

  兩人在一起相處的日子裡,都把彼此當作了最親的人,他們還一起相約去看馬戲團。可就在去看馬戲團的那一天,老人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機器人以為老人也是沒電了,拿了許許多多的電池放進了老人的口袋,可是老人再也沒有醒過來,機器人等啊等啊,一直到自己的電池耗盡。

  再次“醒來”,奶奶竟奇蹟般地出現在了他的眼前,機器人高興得手舞足蹈,奶奶終於回來接自己去看馬戲團表演了……

  故事就此畫上句點。

  一個冰冷卻暖心的機器人,一個缺少子女陪伴的老人,兩人相依為命,但當老人的生命走到盡頭,機器人無助地往老人口袋裡塞電池想讓她再次醒來時,瞬間讓人心酸不已。

  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包括帶走生命。

  很多時候,我們都像短片裡的機器人,等我們想起要給父母”充電“,想著要好好陪伴他們時,他們卻已經說了再見。

   當父母都去世後,我頓失了人生的歸屬,沒有了他們的關注與分享,絢麗的舞臺讓我感到更孤獨。掌聲也填補不了我的失落,費玉清這些年因為一直忙於工作,沒有好好陪伴父母,直到雙親離世,才後悔不已。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可以晚一點,再晚一點,下一次,還有下一次。可是,又有多少父母的時間可以經得起這樣的等待?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其實就是一場不可避免、漫長的告別。

  陪伴父母,從來都是不能等的事。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都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計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小時,若父母現在60歲,假設活到80歲,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也許有人覺得自己還可以陪父母更長時間,可這個時間到底是多長,無人知曉,但終有結束。

  提起母親,我們都感覺那樣溫暖,但誰又敢說自己從來沒有讓這個最讓我們感覺到溫暖的人等過呢?

  那對滿頭銀髮的老人,也許就為了你的一個回家的承諾,會為你張羅一整桌的飯菜,在門口張望一整天,只為等你回來。

  人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此生只剩歸途。

  沒人願意父母老去,可誰也阻止不了這天的到來。等我們直面死神時,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好好陪過父母了,這時候,就算再懊悔,再如何補救都是蒼白無力的。

  季羨林在談家庭時,這樣說道:“我一生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當年,季羨林接到母親病危的訊息,日夜兼程趕回去,卻還是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

  鄰居老太太告訴他,你母親曾說——

  早知道你出去了就不再回來,我真後悔當年讓你出去。

  季羨林聽完,趴在母親的棺材上痛哭不止。

   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當父母垂垂老矣時,陪伴,才是對父母最好的盡孝。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世上,更有一種幸福,叫上有老。所以,如果還來得及,就好好陪伴父母吧,因為我們對父母的愛,只是對他們曾經的付出,最微不足道的回報。

  不知道你們會否也看到過這樣溫暖的畫面。

  這次換我來摟著你。

  在地鐵上,這位疲憊的老父親倒在兒子的懷裡睡著了。小時候你摟著我,長大後換我來照顧你。

  兒時您抱我,老時我背您。

  年近九旬的母親患高血壓、慢性胃炎20年,每當母親犯疼痛病時,54歲的汪克武都會這樣揹著母親去距家5公里的衛生院看病。

  我帶你去看世界。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終老。

  當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好好陪伴父母,及時盡孝。畢竟有些事情離我們並不遙遠,親情經得起失約,時間經不起!

  給父母的愛,不要等,不要省,更要及時。

  一個問候的電話,一份熨帖的早餐,一聲常回家看看,就能讓父母的心溫暖萬分。

  也許我們覺得微不足道,但在父母的心裡,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所以,能表達的愛意,絕不要含蓄;能抱緊的父母,絕不要松離。願天下的所有父母,平安幸福,健康長壽!也願我們這一代人,給父母多些陪伴,莫再遲孝。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Luna: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你才會明白真正必須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