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和大家講一下最近的八卦,文中後半部分有一些關於我新媒體運營的乾貨。

最近星球來了個提問狂魔,短短加入9天,就提問了5次:

而且一次提問裡面起碼有3個問題,也就是問了我超過10個問題,188元的入場費,為他一個人就付出了好幾個小時,快要把我榨乾了...

讓我有點生氣的是,我辛辛苦苦地回覆了3000字的內容給他之後,他先是第一天來感謝我。

但第二天馬上變臉,竟然來懷疑我虛假營銷,就因為我還有其他問題還沒來得及回覆。

他在這裡就有一點完全矛盾的心態,他永遠都能找到對方做的不夠好的地方。

因為如果我像其他大V一樣,很快地回覆他,必定是質量有問題,他會嫌棄對方不認真回覆、寥寥無幾的字數。

但如果是要認真回覆他,必定是要花時間的,但他又會開始嫌棄我回復得慢,甚至等不及了,就開始有被迫害妄想症,這個大V是不是不回覆我了,是不是要割我韭菜了...

這是不是像極了甲方爸爸,怎麼說呢,我的感想就是:

1/ 做人呀,多一分諒解,少一分猜疑吧,這樣在你身邊的人也開心,自己也幸福,世界上真沒有這麼多壞人,也沒這麼多好人,大多數人都是處於正態分佈中間的普通人而已。

2/ 一個提問真正要執行起來需要花很多時間,如果你認定某個人能成為你這個階段的指引,那你應該根據他所回答的執行幾個月的時間,等遇到一些瓶頸再回過頭諮詢,僅僅是一連串轟炸式的提問,會發現自己要做的太多,能做的太少,反而容易陷入“習得性無助”。

以上就是今天的吐槽。

當然,他的提問還是挺有意思的,也是在我的領域之內,也能幫助到其他星友,所以我也選擇抽出大半個晚上一一回復他,現在後臺還有2個回答等著,我今晚又要為他加班了。

會提問也是一門藝術,因為你問得出來,起碼知道自己可能存在的問題。

我記得自己人生某個階段,大腦是一片空白的,根本想不出好問題,無法提出問題,就更別談要如何改變了。

希望他的提問也能幫助更多的人。

其次,你還提到你付費近10萬元學習自媒體。那具體是找誰學?學什麼?

比如我現在最需要的是學習知乎運營漲粉。需要創作優質的內容。你也應該認識知乎上的黛西巫巫,她的乾貨輸出能力極強,我發現你的輸出能力也強。

其次,因為我知道你的現金資產已突破一百萬。後面一部分我知道是來自於投資的收益。那前面的10萬,20萬,甚至50萬是怎麼來的呢?

1/ 新媒體輸入

他們有價值的地方除了在運營方面有幫助,還包括他們用邏輯推導告訴這件事情的價值所在。

這些人厲害之處是在道的方面,短期幾年內都不會改變,並且他們持續在網際網路分享,你可以追蹤幾年前的發表,很多都一一實現了,當然,他們肯定也有術。

在術的層面就千變萬化了,因為新媒體行業一直在變化,不存在一招鮮吃遍天的方法,很多課程以前我都報過,例如Spenser、果兄、池聘等。

花錢沒有很多,不超過一萬(你說的10萬是推廣的費用,花錢嘗試的漲粉手段,例如知+和大號推廣),有些還是別人分享給我的資源。

目的還是去看看他們講了什麼是我不知道的東西,但作用不算很大,至少沒有前者傳遞道給我的人作用大,因為很多都是你一直做下去,自己就會發現和總結的,等別人總結了這些方法再告訴你,反而效用就開始低了。

這和投資一個道理,等大家都開始談論股票,再買股票就晚了,一般的新媒體課程就有這個弊端,所以最主要的不是學習,而是你知道了某個應用的方法,第一時間就要去嘗試。

2/ 新媒體運營

新媒體的好處就是大部分都是可以小成本試錯的,如果遇到瓶頸了,再回過頭去學習,我自己估計的比例是行動佔到了60-80%,學習佔到了20-40%。

爆款出得比較多的是知乎,到後來開始互推,到現在找大號付費推廣,再到現在拓寬影片領域,一直在變,一直在學習,一直在嘗試,看看有沒有更好的運營方法。

其他還包括和同行進行交流,問問他們最近有什麼比較好的漲粉渠道,或者正在準備搭建,未來有潛力的,例如我個人就開始進行影片領域,帶動這方面的量,開始更新影片號、B站、抖音,這些我目前嘗試還是存在紅利的。

以上就是新媒體渠道的輸入途徑。

3/ 學習途徑

唯一不變的事情還是創造優質內容的能力,為別人提供價值的內容,這就涉及到了其他內容的輸入。

書籍的作用是最關鍵的,它的作用是打好底子,讓你對後者公共領域的資訊有不一樣的解讀、也能識別有沒有價值、邏輯推理是否正確。

我平時創作內容比較佛系的,基本是屬於我想學習,然後順便分享的心態。

我的起點比較差,反而成了有利的事情,因為我需要學習很多人一開始就掌握的能力,例如自律、情緒控制、原始家庭修復、自卑、學習能力等,所以這些事情我在學習的同時,我就把他順便分享出來,然後剛好又有很多人覺得有幫助。

像是我女朋友從一開始就沒有這些毛病,她是完全不需要學,所以寫不出,至少缺乏理論去教別人,就好比刻在基因裡的習慣是沒法教的,只有後天自學的人才能再教給別人。

但到了後期,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那我也就少分享,但還是很多其他內容也是可以分享,例如理財投資能力、思維認知的改善、提升自我的抉擇能力。

這些基本可以永遠學下去,所以也可以永遠寫下去,並且大部分都是有需要的,當然,還有一些小眾的我比較少分享,因為做新媒體還要有定位的,例如財務分析、價值投資,後期我就弄了阿貓投資學分享在這上面。

這個號不太在乎粉絲量和閱讀量也就無所謂了,但後期又發現了,內容垂直也有垂直的好處,減少了很多競爭,難處就是你要在垂直的領域能夠做到持續分享。

如果上面的內容我也暫時無法輸出了,那就再退而求次,我開始分享生活的內容,例如讀過的好書、看過的好電影、用過的好產品、上過的提升效率的網站和課程等等,這些讀者反而更喜歡看,而且我分享起來也不累。

總的來說,輸出能力是在學習過後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所以這會倒逼我不斷地去學習。

如果某段時間寫不出內容來了,最大的原因一定是學習輸入少了。

4/ 寫作方法

我的寫作方法是啟發式的,生活中任何場景、書籍、課程對我有啟發,我就馬上停下來開始輸出自己的感受,很快就會變成一篇文章,後期我發現我這個方法類似於拆書法和五星筆記法。

至於市面上有些輸出方法是挺困難的,很難做到高頻率更新,像是粥左羅這種大篇幅的文章,明顯是在自己有足夠知識儲備的前提下,再去根據想要談論的話題進行系統地閱讀。

這類文章往往比較容易出爆款,但我個人一直都沒有做,一是因為懶,二是因為這種寫作方式對個人提升作用有限、三是因為不擅長(做得少),四是因為無法做到高頻率更新,一般這種模式都要有創作團隊的。

5/ 第一桶金

至於我的100萬資金,最初前面的資金一是靠省出來的,我從小學就開始喜歡把父母給的零花錢存起來和壓歲錢,上大學前就有幾萬了,上大學期間做了些兼職,由於我在香港,底薪是很高的,兼職就賺了幾萬。

再到後來大學期間,我把香港的抹茶奶茶粉帶了一箱去英國賣,香港有一家批發很便宜3元成本,到英國就可以賣20元,沒具體數,加起來在大學的錢就有10萬以上了。

再到大學期間後來開始學習投資,我是有找親朋好友借錢的,陸陸續續大概總共借了10萬,我約定給他們最低4%利息,但要求他們不能隨意取出,要以年為單位放在我這裡。

這裡要3個契機在的:

1)當時已經對巴菲特和格雷厄姆比較有研究了,看了十幾本投資理財書籍,我個人挺有把握的,因為就算投一個指數基金,長期也起碼有6%,這個不太適合一般人模仿,因為上槓杆還是有風險的,所以我很少說。

2)當時港股處於價值窪地,全世界就是公認最便宜的地方,買了是相當划算的,我當時買了點指數和眾所周知的好公司,例如港交所、騰訊、新鴻基,都是有一定壟斷和護城河的,所以我基本買了就沒管了。

我沒具體算收益,實際上如果算上槓杆,扣除要支付給他們的利息,應該也有20-30%,前年開始買的公司,至今都沒有賣過,有錢反而會加倉,這個收益相當不錯。

3)我親朋好友完全不會投資,也不懂金融理財,錢都是存放在銀行的,所以錢也願意給我,我試圖告訴他們背後的原理,他們也不想知道。

一是他們也比較信任我,從小就一起生活知道我的品性,二是對於40歲50歲的大人來講,其實10萬就是小錢,如果他們有200萬,給我10萬,資產降幅也就是5%,但如果給我10萬,我原本資產就會達到20萬,那增幅就是100%,所以對他風險小,但對我來說,收益卻是很大的。

當然,我當時也有考慮最壞的打算,就是真的把他們的本金給虧了,那也沒事,我就努力打工掙回來還給他們,畢竟10萬存個幾年也就回來了,後期20萬經過5年就滾到了60、70萬,後期陸陸續續生活裡賺到錢也會一直投進去,他們也願意再投錢給我,但我的原則是不超過1倍槓桿。

再到後來就開始發展自媒體了,自媒體也賺了不少,這個是加速我掙到100萬的過程,這個是後話了,還要再過幾年才能更好地驗證。

-END-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我怎麼就嫁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