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人際關係的一把鑰匙 可以開啟你多年的心結
平衡理論
大家有沒有在城市裡發現,一些大廈的建造有一個很高的塔吊,或者是不止一個塔吊,這些塔吊在 運行當中有個長臂和短臂,在短臂那裡其實是有一些配重的,你可以看見一大坨,如果沒有配重的 話,塔吊估計就很難保持平衡了,我們人其實也是這樣。我們人並非生活在一個孤零零的世界,就 像前幾講大家已經聽到過的,我們總是處於跟人的各種關係當中,離開這些關係,就無法真正地做到知己。
平衡理論解讀:以一個三口之家為例
我們跟人的關係會有哪些特徵性的原理呢?那就是我要分享的配重理論。我們總是在關係裡跟他 人形成某種平衡。讓我來先舉一個例子,多年前我坐縁皮車,這種車上很多人都會在一起聊天。我旁邊有一個比較年輕的男子,他章著手機非常興致勃勃地給我展示他兒子的照片,然後他就 說,“我從來沒有打過兒子一巴掌"。(張老師內心活動:我這一聽就比較敏感,這好端端的怎麼 突然提這一句?)我品味了一下,然後我就冋他,“你小的時候,你爸爸打你嗎?"
我這樣一間,他的臉色就黯淡下來,他說,“我小時候是被父親吊著打的”,(張老師的內心活 動,然後我一看,我這算命算得還可以),我就繼續往前問,“是不是你的太太打孩子打得比較多?''他這一聽,他的臉色都變了,他說“你怎麼知道的? ”我說我就是這樣知道的,“你不想打 的、你打不了的、不敢打的,這一部分你的老婆就替你打了”,這就屬於一種平衡。
我們首先看一看,在他和他的父親和他的孩子之間發生了怎樣的配重?父親打他,他作為受害 者,他肯定有一個想象,我再也不能夠成為我父親這樣的人,否則我就會製造另外一個痛苦的我岀來。當他的孩子岀生之後,他肯定無論從意識層面,從無意識層面都想要免除這樣的一種夢魘。所 以他肯定為“父親過多的打”就進行一個配重。他父親打得那麼多,我們這邊怎麼配才能夠配的了呢?,我們一定要一巴掌都不打、碰都不碰、咬牙切齒就是不動手。
所以這樣的一種平衡理論就會使得孩子事實上並不是生活在一個看起來真的是父親很寬容、很接納、或 者很欣賞、完全想不到打的方面去的一個環境。這個環境當中有新人,有他的太太,他的太太就會吸收他心頭的這種憤怒。如果他下不了手的話,他一忍,這樣的重量就會移到他太太那裡,他太太 就會替他岀手,就會打這個孩子。可能他越不想打孩子,太太這邊就打
得越重。
當然這個過程的危險之處在於,哪怕他不想打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意識上的配重,但是他太太可能 完全不瞭解一一他太太並不一定知道他的過去,或者知道他的過去的話,也不見得跟自己的育兒結合起來一一所以這孩子,他可能就暗中生活在一個父親想要打他的願望上,但是這個願望就被媽 媽下手了。
一致性配重平衡VS互補性平衡
在家庭當中,其實它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平衡體系。我們想要看一看自己我有哪些特徵?我是不 是特別的外向?這種特別的外向可以是一致性的平衡,也可以是互補性的平衡。正是這樣的配重使得我們至少在心理的層面很難離開家庭系統,因為一個體系一旦執行的比較平衝之後,它就像是 —個生命體一樣一一你能想象我們人作為一個生命體,隨便卸一隻胳膊、去一條大腿嗎?那是很困難的一一所以一個家庭它就會使得每個成員固定在自己的平衡體系上。
如果家庭或者家族一開始發生了一些i可題,這些問題其實它造就了一種不平衝。比方說,我們用 最簡單的情形,一個家族當中夭折了一個孩子,接下來要生的這個孩子,他其實就揹負著死去的哥哥或者姐姐的重量。因為很自然的父母已經一一不管是不小心還是完全無意的一一失去了一個孩 子,如果他們再要失去的話,在心頭是很難忍受的。所以在他心頭本來就會有一定的重量。因此,當他們開始懷第2個孩子的時候,第2個孩子的生命哪怕還沒有降生,給他的配重其實已經到位了。所以這樣的孩子在這樣的體系裡,他就需要完成父母那邊的某種內疚,或者是一種償還。 在這樣的配重之下,父母會怎樣?父母可能會過多的保護他。如果第1個孩子是在馬路上,不小心岀了車禍去世的,第2個孩子很有可能就會過度的配重,馬路自然地存在一種風險,但是父母可能 由於內心的恐懼,會把馬路說得跟地獄一樣危險。孩子在完全不知道這個故事,也不知道一開始體系的失衡是怎麼發生的情況下,他就用自己的行為就為父母的某種恐懼就平衡了。
比方說,這樣的孩子,當他長大之後,他在生命當中的某一個階段,突然發生了一種對於公路的恐 怖症,他沒有辦法從馬路上過;或者是他發展岀一種比較抽象的公路恐怖症,只要他處於快要被提拔,接下來有很好的發展,他內心的一種恐懼就醒了過來。這就好像是你站在一個馬路邊,馬路上 是洶湧的人流或車流一樣,他就會恐懼。當他一有恐懼的時候,他就會有一些行為上的症狀。這些症狀原因在哪裡呢?原來我們要一層層的看下去的話,其實就是為當年死去的小哥哥或者小姐姐進 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