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或許是最接近這種終極本質的情感。但我們的問題是,我們常常不知道如何恰當地跟孩子相處,如何恰到好處地向孩子表達我們的愛。
孩子往往比我們想象中複雜、多變,他們看起來是不諳世事的小可人兒,可實際上他們知道所有的真相——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一點,或許我們能夠離愛更近一些。義大利著名精神治療師、哲學家費魯奇曾說過幼兒教育的本質:教育的品質與結果,取決於教育者的素質。
寶媽(寶爸)板起臉大聲說:”這樣是不行的,你知道原因嗎?我們是不是講了很多次了?”以往只要如此,效果馬上會很明顯,孩子看著你,或者哭兩聲,然後事情就過去了。時間久了,孩子明顯知道你不能把她怎麼樣,又開始皮。失效了,下一次該怎麼辦呢?我想也許每個父母都是如此。因為孩子的出生,我們都面對了相似的旅程。它要求我們必須重新去看待原來自以為做得很好的一切。我們以為自己是成人了,告訴他們按我們說的做。他們很快就學會了,開始展示我們教授給他們的技巧,“歡呼雀躍、笑、熟睡、可愛”,但當你滿意地喊著自己的成果時,他們開始“喊叫、發脾氣、咒罵、發狂”,你不喜歡嗎?不,你就是這樣,憑什麼不許我來。孩子讓你必須承認:這就是你的樣子。所有這一切都與我們共生。
我們的自由意志受到了阻擊。再也無法按照自己心意生活。我們打折扣的愛變得虛偽可憎。我們偽裝的各種各樣的面具,在他們面前,全然無用。她會直白地告訴你,別妄想了,我知道你就是那樣。我們不停地同他們戰爭,不停地疲於奔命,不停地體會到生活的破裂與重整。他們是一個全然不同的生命。我們無法把控。這一點,讓我們所有的驕傲變得毫無用處。我們為什麼要像一個統治者一樣監管他們呢?控制他們呢?你若站在他們的角度,會發現整個世界都在顛倒。他們會對一切充滿好奇,可以把一個枯燥的事情反反覆覆做無數遍,可以把一本書翻來覆去讓你讀上七八次還不滿足,而每一次的翻閱都會給他們帶來新的發現,為什麼你要不耐煩地去打斷孩子,並且厲聲說:“夠了”。但我想告訴你的是,這樣做根本不管用,你反而會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他們的創造力體現在一切物質上,甚至一個微小的玩具,都可以成為一個世界。他們敏感、脆弱,“比我們更深、更敏銳地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因為他們沒有防護機制。”而我們就像看著一個蛋殼在滿是荊棘的世界裡滾,處處提心吊膽,彷彿哪裡都是血淚教訓。我看著她這樣,或者那樣,心裡焦躁不安,不停地喊,注意安全!不行,那樣不對!放手吧!讓孩子們自由探索吧!你要知道其實他們比我們想象的強大,甚至發現了更多的寶物。至少他們是真實的。我想,這其中就像有奇蹟發生。就像造物主讓我們重新生長一遍,把所有美好重新帶回給你。
我們因為孩子,重啟了自己。也許我們走得太快,那就放慢腳步,陪伴孩子,和孩子做朋友。我想,也許已經忘記了生活本來的樣子。我珍惜過什麼?我們還相信自己的哪一句話呢?我們還喜歡自己做的哪一件事呢?也許全部?我不知道。有些面具戴久了,就摘不下來了。不。也許這樣說更準確:我們重啟了自己,因為一個或幾個孩子,整個世界都在改變。這是一種新的生命形式。
費魯奇說,“我相信,愛的終極本質就是我們都在尋找的聖盃。完整感、溫暖和幸福,以及完全滿足後的平靜。我們也許在各種偽裝下尋找它,也許在不知不覺中尋找它,但我們都在尋找同樣的最終實現。為人父母,給了我們這個機會。”
愛是無休無止的,原來它是用生命如此連線。
我感到生命氣息不停地流逝。我在變老,而在另一側,一股旺盛的生命氣息卻在蓬勃生長,充滿無盡的喜悅和歡愉。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曾說過:“愛孩子並不是給他們一個目的地,而是為他們的旅程提供給養。作為父母,最重要的獎勵不是孩子的成績和獎盃,甚至也不是他們的畢業典禮和婚禮,而是與孩子一起生活所感受到的身心愉悅,以及孩子與你在一起的點滴快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