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有一句俗話叫做“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想過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嗎?可以暢想一下如果你置身這樣的場景會怎樣?

前一種情況:

知道賊會在何時何地來偷你東西,你怎麼辦?一定會做防範。比如鎖好門、轉移值錢的東西,或者找幾個朋友關門打狗,又或者直接報警等。

雖然你可能害怕,但你可以提前做準備。

後一種情況:

知道賊想偷你東西,但不知道他什麼時候上門,這時你怎麼辦?肯定也會做一些防範,比如換個門鎖、裝個監控什麼的,但總覺得不放心。

由於不知道賊什麼時候上門,你無法報警,也不可能讓幾個朋友一直陪著你。在這種情況下,你就容易陷入焦慮和恐懼之中,不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會大受影響,搞不好神經衰弱,把身體都搞垮了。

1

與其說這種焦慮和恐懼來自於“賊惦記”,不如說是來自於“不確定性”。“不確定性”讓我們無法為即將到來的事情做好準備,就會令人不安。

“賊偷”是一種風險,固然令人不快,但這種風險是已知的,是可以做防範的。所以確信有壞事發生,總比懷疑有壞事發生要好。

2

“不確定性”也意味著對自身缺乏“控制感”。

“控制感”是可以讓我們體驗到幸福的,因為它讓我們感到自己可以主動且有能力去完成事情。但缺乏控制的感覺則會令我們不愉快,從長遠來看,也是不健康的。

美國神經科學和行為學教授布魯斯·麥克尤恩研究發現:社會等級較低的猴子,由於缺乏“控制感”,往往比地位較高的猴子更容易患上與壓力相關的疾病,而且死得會更早

人類也是如此,生活和工作一直處於無法保障、不穩定狀態下的窮人更易患病、壽命更短。

我們有多麼討厭“不確定性”,就有多麼追求“控制感”。

為什麼有些人退休後衰老得很快?為什麼大家都在追求升職加薪?為什麼92歲的李嘉誠、90歲的巴菲特還在工作不退休?都與“控制感”緊密有關。

3

對於“不確定性“的討厭,也會導致一些非理性行為,比如:

(1).一些原本不信佛的人,在遇到困境、重病或難解之事時就會去寺廟拜佛 保佑。就是因為通常的知識或科學給不了他確定的答案,所以只好求助於迷 信。迷信是最簡單舒適的解決方案,雖然是錯誤的,但總比沒有解決方案強。

(2).明明知道自己與另一半不合,依然痛苦地”不離不棄“,還自我安慰,也許下一個還不如他(她)呢?

(3).看到自己所在行業所在公司走下坡路,知道重新選擇是最好的出路,但遲遲不願行動。

(4).買股票只買熟悉的、只買自己公司的股票,這與“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分散投資理念正好背道而馳。

4

對於“不確定性”的討厭,還會讓我們不思進取,更願意留在自己的“舒適區”,但同時又忍受不了他人成功。

為了平衡自己的心態,就把別人的成功歸結於運氣、臉蛋、溜鬚拍馬、不正當關係等等,反正不是努力奮鬥得來的。如果承認了這個,就相當於承認了自己的懶惰不思進取,這是自身無法忍受的。

由此,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要想成長、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學會與不確定性相處。就像打遊戲一樣,你想過關升級就必須打掉小怪獸,過關之後不僅能力提升、獎賞到手,還會超越很多對手,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和掌控感。

也就是說,當你具備了與“不確定性”遊戲人生的能力時,也就意味著你走上了邁向成功的快行道。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三年之癢,該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