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他在想什麼
心理學家說,在什麼都不做的時候,大腦處於無序狀態,這種狀態可以叫做隨機漫步。各種想法和情緒,會不斷地冒出來,你會做各種白日夢。我們其實很享受這個狀態,有時候還能獲得一些創造性的發現。
一、胡思亂想的時候想什麼
人們在胡思亂想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想了些什麼,甚至馬上忘了剛才想的內容。當時想得很多,似乎靈魂和身體分離。
如果我們仔細回憶一下,人們有一些共同之處。
從時間角度,可以想明天、想昨天,但是不想現在。你可以信馬由韁,來回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穿越,有遺憾,有興奮,猛然回到現實,似乎做了個夢。你一般不想現在,因為想現在,你就會回到現實。現在是工作狀態,你就會對繼續工作,專注於工作本身。
從想的內容來看,這也想,那也想,但都離不開自己。主要是自己的事,自己和自己和別人的關係。特別是想到和別人的關係時,一般想得是和別人的過節,別人哪些方面對不起自己,自己和別人怎樣鬥爭,而別人的好處想得很少。
弗洛伊德提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叫本我,第二個叫自我,第三個叫超我。本我代表我們的動物本性;超我代表著文明、道德約束和社會規範;自我代表現實中表現,自我隨時隨地來調解本我和自我的衝突。你可以這樣認為,當胡思亂想時,本我起主要作用,這時候人的各種動物本性會表現出來,有各種骯髒的想法,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有一種諺語叫“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很貼切。
是做白日夢呢,還是在思考未來
二、控制胡思亂想的兩個招式
能不能控制想的內容,既能享受那種自由想象的快樂,又能不白想,不妄想?
我們可能都有個感覺,某些想象的東西會在未來某個時間出現。比如你想起一首詩,偏偏在電視裡看到這首詩;昨天想起某個人,這個人平時也不和你交道,但今天你恰恰就遇到這個人。這些難道都是巧合?是不是有一種力量,讓我們能預見下一步發生的事情?
1、與其想過去,不如想未來,而且是自己想要的未來。
一般人思想處於遊離狀態時,負面的東西想得多,白白耗費時間不說,還容易對大腦造成損傷。我的建議是,當無事可做時,想想未來自己想要的場景。這樣想的效果是,既養性,又養心,還養志。
2、既然老想鬥爭,那就想鬥爭策略,預演各種謀略。
如果你實在控制不了自己,老是想和別人鬥爭的場面,也有個適用的辦法。你多想一下鬥爭策略,少想鬥爭行為。比如你千萬不能想和他扭打在一起,也不能想受傷了這些小兒科的事情。你應該想想用什麼智慧或謀略,訓練你的思維方式,以合適的理由讓對手服氣。
如果你能按這兩種方式去胡思亂想,你可以多想想,這可能比你多看一本書更有效果和啟發。唯如此,你可以說:凡有所想,皆有所益!
想象未來的場景,比胡思亂想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