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夫妻來說,回誰家過年?這是一個問題。
不過對於之前的人們來說,這個問題從來就不是一個問題,因為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婆婆家過年”。
近些年由於女性地位的急劇升高,加上很多女性在職場、在家庭裡的話語權也跟著急劇升高,所以就有很多女性“大膽”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和一個需求:既然“男女平等”,為什麼過年一定要去“婆婆家”?可不可以回孃家過年,哪怕輪流也行?
她說:一直以來都是各回各家,婆婆很久沒見過我這個兒媳婦,我爸媽也很少見到過我丈夫,我覺得結婚、夫妻、我們的生活只屬於我們,與他們沒有太大的關係。結婚之前,他們(雙方父母)基本上沒見過面。
她的這種理念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正如她所說,她是她父母的心肝寶貝,他是他父母的心肝寶貝,對於父母來說,其實兒媳或者女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兒和兒子。
臨近過年,再加上上一年由於特殊原因,過年回孃家成為奢望,所以今“回誰家過年”這個問題開始凸顯得厲害,“papi醬”的這個回答也又一次被很多人提及。
對於她的話,我剛聽到的時候,舉雙手贊成,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她的回答,我卻有了不同的看法。
怎麼說呢,其實她說得也沒錯,甚至很對,可以說是理性到極點的一個回答,兒子、女兒最重要,兒媳、女婿可有可無,所以過年的時候兒媳、女婿來不來無所謂,兒子、女兒必須要回來。
但真的是這樣嗎?
在回家之前你要想一個問題,對於女人來說,你想回自己家過年,但是你的父母真的想要你回家過年嗎?
其實,在很多老人的眼裡,規矩和約定俗成的東西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在我們這個小地方,如果女兒出嫁之後,回孃家過年的話,會有很多人說三道四,最重要的是有很多“忌諱”。
比如說女兒出嫁之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回來會影響孃家的財運,比如說某些地方會在過年的時候將已故的親人“請回家”,如果有外人在,就會影響他們回家。對於現在的思想來說,這些事都是封建迷信,但是架不住老人信啊。
我隔壁家的女兒就是這樣,已經結婚兩年了,第三年選擇回家過年。
這件事在我們村也引起了一些“風浪”,在沒有任何確定證據的情況下,村裡面的一些人在傳,隔壁的女兒是因為在婆家受了委屈,或者是兩人已經離了婚,所以才回孃家過年。
真的,村裡面傳得沸沸揚揚,就跟真的有這事一樣。其實呢?只是隔壁的女兒想要回孃家過年,僅此而已。沒有狗血,沒有離婚,沒有吵架,更沒有家暴。
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真的太重要了。特別是在那些不太發達的地區,由於新思想沒有深刻的波及到,在那兒,人們的腦海裡,那些規矩、那些約定俗成的東西是很重要的東西,哪怕女兒真的想回來過年,也會遭到拒絕。
人言可畏,當別人都在說一件事的時候,這件事就算是虛假的,最終也會變成他們心中的“現實”,人性就是如此,我們可以鄙視,但不能忽視。
當思想的先進性沒有達到那種程度,就想做那些事?想想十五世紀的布魯諾吧,當眾人皆醉你獨醒時,就是你“被喝醉”的時候。
所以,你想回孃家過年,要先尋求一個問題的答案,你的孃家願意嗎?
說完孃家,再說婆家。
就現在而言,很少婆家真心實意地想讓自己的兒媳婦回孃家過年。
從現實講,花了那麼多彩禮,花了那麼多錢才把媳婦娶了回來,在過年這樣大的日子裡,卻不能在自己家,非要回孃家,這讓誰也想不通吧。
要知道,在很多老人心裡面,回孃家要麼走親戚,要麼是受了委屈,需要孃家人做主的時候。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一些兒媳婦在婆婆眼裡就是一捆又一捆的鈔票,她必須是自己家的,誰能忍受自己家的“鈔票”往別人家跑?
而且還有一些說法,說兒媳婦回孃家過年,會帶走婆家的“運勢”之類的。
其實參考前面不讓回孃家的理由,與這個理由是相悖的,但是架不住老人信啊!
而且千萬不要小看這種現象,因為現在中國大多數的老人心中,這些事都信得“真真的”。
其實刨除這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女性回孃家過年,也會有諸多的不方便與不合適。
帶著女婿回家?家裡多一個男人,岳母的行為舉止都會很不舒服;
帶著女婿回家?婆家過年少一個兒子,這年過著還有啥味。
回到“papi醬”的選擇——各回各家,在各找各媽。
這種選擇,在大家都好的時候還是不錯的,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平時是兩個人在一起,過年就為了父母犧牲一下,也沒什麼大不了,畢竟“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只是子女結婚真的不需要父母把把關嗎?可能他們以前的生活經驗,對現在的我們沒有什麼大的幫助,但是他們看人的眼光可是經過歲月磨練的。
在我們的人生節點中,父母給我們的建議,才是全都是以對我們好的角度出發,婚姻的成與敗也是如此。
所以我才覺得“papi醬”的這種做法,不太妥當。
男女平等,過年的時候女性自然有去權利要求回孃家過年,但是受限於現在的各種新理念還不能被老人所理解,所以女性想要回家過年,還處於極少數人全都願意的階段。
當時間再過幾十年,現在的年輕人都有了兒媳與女婿的時候,這種理念可能就會被所有人接受。
或許到那個時候,夫妻回誰家過年,才能不是一個問題,因為哪對父母都不想讓兒子或者女兒回來,因為太麻煩。
至於現在,還是傳統一點比較好,因為如果有一家不同意,這個年就過不好。
對於去孃家還是婆家過年,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