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早上到辦公室,刷會兒網頁就快該吃午飯了

晚上回到家,躺下玩會兒手機一看該睡覺了

週末醒來就下午了,傳說中的雙休還沒開始就過去四分之一......

每天都發誓“明天一定更自律”,結果第二天和昨天、前天,甚至上個星期的某一天相比,都毫無變化。

真的好想努力!

但時間,根本不夠用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以及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時間,更充裕。

1

你的注意力是在“當下”嗎?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但對待時間的態度卻是千差萬別。

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你的注意力總是被“過去”和“現在”分割,根本沒有放在“當下”

不相信,你可以試著梳理一下:

最近那些出現過的負面情緒,有多少是因為“正在發生”的事情,又有多少和這個時刻根本無關呢?

比如:

你有沒有因為和 XXX發生爭執,連著好幾天狀態不佳?

你有沒有在工作的時候,因為忽然想起某個新聞或者畫面,思緒一下子飄得很遠?

作家畢淑敏曾經在書中,分享了自己創作低谷的一段經歷。

那段時間,畢淑敏每天按時坐到書桌前開始寫作,但說不清楚為什麼,就是覺得心情非常煩躁,常常很久都寫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次數多了,畢淑敏的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思來想去,她決定先把工作放到一邊,拿出一張白紙,開始和自己對話。

她一邊想,一邊寫下了最近所有的“煩心事”。

讓畢淑敏驚訝的是,紙上記錄的,90%以上的事都跟“現在”無關,而是“未來”有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也就是說,她一直被根本還沒發生的東西困擾著!

發現這個問題對畢淑敏來說,就好像迷失在沙漠中的人找到了水源一樣興奮。

於是她把每件事的解決方法寫在最後,然後把這張紙掛在了自己的書桌前,又重新找回了自己流暢的寫作狀態。

我一直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小孩子的專注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你帶著欣賞的態度,認真觀察就會發現,不管玩兒什麼,小孩子都是真正全身心投入在當下這個時刻的。

他們態度認真到,根本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

因為全情投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很少有我們這種“時間不夠用”的感覺。

2

選擇“長半衰期”的事情堅持下去

除了精力總被過去和未來牽扯,我們還經常在判斷一件事“值不值得”去做上出現失誤。

《精進》提到,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思考:

1、這件事在當下將給我帶來的收益大小。這個收益可以是心智、感情層面的,也可以是身體物質層面的,稱之為“收益值”;

2、這項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稱之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長的時間,影響會持續更久。

由此,生活中絕大多數發生的事情就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

找到真愛;學會一種有效的思維技巧;與“大牛”進行一場意味深長的談話。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買一件當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機遊戲;以“扶牆進,扶牆出”的方式吃一頓自助餐。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

練一小時書法;背誦三首詩;讀懂哲學著作的一個章節;多重複一組技能練習;認真回覆一封友人的郵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挑起或參與一次網路掐架;漫無目的刷微博;使用社交軟體窺探陌生人的隱私。

自我反省一下,你可能就會發現:

我們平時最喜歡做的、做得最多的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和“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於是生活不自覺地陷入了一個怪圈。

彷彿掉入一個巨大的沙坑,一次次把沙子抓起來,又眼睜睜看著它從指縫溜走。

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每天又都和昨天沒什麼不同。

這樣的時間於我們而言,只剩下流逝。

但長半衰期的事情就不一樣了。

它的效益可以累積和疊加,成為未來成功的一塊基石。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要儘量控制自己不去做“短半衰期”的事情,要注意的是:

收益值得高低無關重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這個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儘管去做。

另外,不要只盯著那些“高大上”的事情。

一些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只要對你有長期的益處,就可以去做。

3

放棄管理時間,開始管理自己

說完了“活在當下“和管理精力的選擇,現在我們來聊聊對待時間的態度問題。

李笑來說:時間不會服從任何人的管理,他只會自顧自地流逝。

很多人相信自己”時間不夠“是”效率“的問題,於是費盡心思把一天24小時切割成無數碎片”高效利用“,結果往往不盡人意。

為什麼?

侯世達定律認為:實際做事花費的時間總比預測的要長。

社會發展速度越快,我們無法估量的意外事件就越多。

當“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時候,我們只能選擇快馬加鞭完成任務。

一旦無法按照計劃完成,我們又會陷入自責之中,而無疑排解這點負面情緒也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雖然時間管理對於提升人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績有一定的幫助,但人們的主觀感受卻常與此並不一致。

我們依然會覺得時間不夠用,事情永遠做不完,甚至因此而心力交瘁。

既然如此,能不能反過來想: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慢下來呢?

哈佛大學的李歐梵教授,讓自己慢下來的方法是,每天花一點時間“面壁”。

在一個私人的空間裡,靜靜地去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讓心中不同的“自我”參與對話和辯論,避免自己隨波逐流。

而另一些,諸如日常公務、寫報告等雜事,都在“極其有限的時間”裡快速被處理掉了。

把時間當作朋友,合理安排生活中的“快”和“慢”,能幫助我們找到一種微妙的平衡感。

不至於總是被事情牽著走。

最後再來總結一下:

如果你總覺得“時間不夠用”,那麼你應該:

1、把注意力拉回當下;

2、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長半衰期事件”中;

3、把時間當作朋友,合理安排生活中的“快”和“慢”。

著眼於長期,專注在當下,鄭重地對待所有的時間,應該就是一個人成熟地對待時間的方式。

共勉。

2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別人說我喜歡你,怎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