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同事有一兒子聰明伶俐,深受同事喜愛。但同事常年出差,與子聚少離多。為了彌補,同事每次出差回來總要給兒子買玩具,甚至有揹著近1米的奧特曼穿越大半個中國的壯舉。我們都笑他,同事卻說:“整日出門,兒子一直期待咱回家,就想著給兒子帶點什麼,讓兒子感受到父愛,買玩具省心,花小錢辦大事。”

同事的做法讓我們深以為然,我們似乎找到了解決因長期出差引發的家庭矛盾的妙招。在他的影響下,出差時帶禮物在我們幾個“出差族”之間蔚然成風——給子女帶、給妻子帶、給女朋友帶,帶得不亦樂乎,帶的效果顯著,帶的家庭和諧。然而,時間不長,同事買玩具熱情稍減,問他,答曰:“玩具一多,再買玩具就難得兒子歡心,即使買回來過個三五天就丟到一邊了,不見兒子有多高興。”

最近出差卻未見同事再購買玩具,問其原因,其答道:“前段時間,兒子寫某城市的一篇遊記被老師表揚了,但兒子並未到過該城市,我以為是網上抄的,拿來一看,是根據我偶爾給他講我到該城市出差時的見聞寫的,是我很久之前說的,沒想到他能記這麼久……”

此後,同事再出差,不再逛商城買玩具,而是拍照片查資料,準備回去給兒子上一節難忘的地理課。同事美其名曰:“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在教育子女方面,我們常常以為自己的地位不夠高、能力不夠強、資源不夠多,給子女的教育有限、平臺有限、發展空間有限,這種認識讓我們焦慮、讓我們愧疚,讓我們不知道怎麼表達愛。我們常想,如果我有錢,如果我有能力,我一定會讓兒子(女兒、妻子或伴侶)過上怎麼怎麼樣的生活。可是,這就是愛嗎?

在當下的網路中,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出某官二代、富二代飛揚跋扈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最後連累父母的新聞。這些由“XX女兒事件”“XX兒子事件”所引發的“瓜”,劇情往往是父母對孩子“護犢情深”,犯錯孩子“不知悔改”,最後在廣大網民的見證下正義得到伸張,廣大吃瓜群眾吃得過癮,吃得大快人心。

然而,很少有人會想到,當孩子犯錯時,正常家長的做法是配合學校及他人核實孩子的錯誤,藉機正確教育孩子,讓孩子擯棄不良習慣,健康成長,而不是對孩子百般溺愛不講道理的袒護。如此淺顯的道理,一般人都懂,一般家庭都會這樣做,為什麼作為社會精英的“官一代”“富一代”不懂?

難道他們想讓孩子養成“霸道”的作風嗎?難道他們不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嗎?

或是他們不愛自己的孩子嗎?

不是不愛,只是愛得不走心。

讓我們捨棄普通人的身份,換位思考,站在“社會精英”的位置上考慮考慮。“社會精英”最缺的是什麼?答案是“時間”,作為不管是為官或是為商,到了一定地位就既要“日理萬機”,又要面對各種應酬,能“偷得半日閒”已是不易……

“社會精英”最不缺的是什麼?答案是“能力”,很少要“社會精英”辦不成的事情;多少人圍在“社會精英”周圍,等著為“社會精英”出把力的機會……

那這和家庭之間的“愛”有什麼關係呢?

別慌,讓我們再捨棄一會普通人的身份,站在“社會精英”的位置上,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家庭中表達自己的愛?是用自己強大的“能力”來滿足妻子和孩子的“慾望”,獲得他們的認可,獲取家人的“愛”?還是用珍貴時間,陪伴家人,獲取長久的“愛”?

相信不少人會和“社會精英”一樣,選擇前者,因為這樣省心省力——“社會精英”平時很少拿出時間陪伴孩子,在愧疚面前,總想彌補。但卻錯誤地想選擇用金錢或滿足家庭成員的慾望方面來彌補,甚至不惜犯錯,不惜溺愛。

換位思考一下,我們不難理解“社會精英”在子女問題上的處置方式——孩子在犯錯時,與其費時費力核實情況、教育孩子,不如用自己的“能力”來擺平,省時省心,也能彌補自己的愧疚心理。

然而,這樣的愛無疑是“飲鴆止渴”,當小錯變為大錯時,當事情發展到一發不可收拾時,其結局往往是害了自己、害了家人。

這樣“不走心”地愛著實廉價!

好了,讓我們迴歸普通人的身份,我們雖然沒有“社會精英”的能力,但大多時候,在家庭之間表達愛的方式上和“社會精英”殊途同歸,總想選擇最“省心”的方式——妄想用貴重的禮物製造所謂的“驚喜”,妄想用滿足對方的慾望來掩蓋自己的懶惰

然而,孩子需要的是陪伴,是盡責的撫養和教育;家庭需要的也是陪伴,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援;不管你是富人還是窮人,不管你是達官貴人還是平頭百姓,只有用心付出的陪伴,才能獲得走心的“愛”。

還好,同事醒悟得早,提醒我們的也早。

還是那句老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父母在等孩子感恩,孩子在等父母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