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發生在四十多年前的故事。
話說某鄉村一大家子,父母、三個兒子、兒媳等。父母五十多歲,身體滿好,作為父親又是縣城某局裡的一位科長,管哪一塊兒不必言明,反正是個肥缺。吃的是皇糧,拿著每月七十多塊的花花票子,令人羨慕嫉妒恨。
大兒、二兒娶妻生子,一家人仍是和睦相處,共同享受這幸福的生活。可自從老三媳婦進門後,就打破了久久的寧靜。
老三小兩口沒兒沒女,倆人都是棒勞力,老三媳婦覺得掙高工分養活別人的孩子,是吃了大虧。就攛掇男人一起鬧著分家。
父母二人看著實在攏不在一起,就請來兒子的舅舅和兒子的叔伯,商討分家事宜。
想著也沒啥好分的,不就是幾間房子,一些僅僅吃到莊稼季節的糧食和盆盆罐罐之類的東西。
本來言明分家女人不摻和,可三個兒媳堅決不同意,認為她們最有發言權。公爹拗不過,只得應允。
一班人等,齊聚一堂。
大兒媳率先開了腔:“俺孩子多,房子少了住不下。俺別的多少都中,只是這三間堂屋得歸俺。
二兒媳心中竊喜,誰希罕這破房子,只要有了錢,還愁住不了新瓦房。因為她心裡清楚,公爹在銀行裡存了一千六百塊,是在婆婆一時忘了落鎖的衣箱裡看到了存摺。面對這一大筆財富,早已垂涎三尺,今天終於有了機會。
要知道這大集體年月,農民蓋房,生產隊出工出力,土坯沙子不花一分錢。光憑公公這光鮮的身份,就能買到便宜的磚瓦和石灰。這三間磚包後牆的大瓦房,咋也花不了一千塊。
主意打定,就笑著說:“大嫂說得在理,俺敬重大嫂,咋能給她爭,俺雙手贊成!”
“不過,俺只提一個小小的要求,住的地方俺先遷就著,也不要啥,只要把俺爸的存摺交給俺就行。”
不待老兩口表態,老三媳婦發了言。這老三媳婦年輕漂亮,又有文化,說起話來比蜜甜。喊得舅舅心兒醉,喊得叔伯笑開顏,又把爸呀媽呀誇一番。這甜言蜜語誰不愛聽,先給長輩們一顆定心丸。
最後對著公公說:“這錢靠俺倆辛苦掙,這房子靠俺倆攢夠錢蓋。孝敬爹孃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也是俺做人的底線。俺保證啥錢啥物都不要,只要俺爸跟著俺。俺伺候他,為他養老送終,絕不反悔。”
這當舅的和叔伯擔心少不了吵吵鬧鬧惹氣生,沒想到如此順順當當分了家。
當舅的大手一揮,就按仨外甥媳婦的意見辦。並對外甥叔伯二人說:“走,喝酒去。由俺姐夫這老粗腰買單。”
說罷,拉起二位出了門。留下了還沒有反應過來的王科長兩口子,呆呆地坐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