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又快過年了,今年過年你在哪過?

婚禮前一天晚上,媽媽對我說,嫁了人以後你就是別人家的媳婦兒,沒事少回孃家,過年過節也緊著去婆家,別剛嫁過去就惹的婆家不高興……我是一個非常鈍感的人,話聽懂了,心裡卻沒多少感受。在我看來結婚就是兩個人組成一個小家庭,你儂我儂過自己小日子這麼簡單。從小在家裡掌上明珠般的長大,這些話不過是媽媽又一次碎碎念而已。

真正給我上了一課的是結婚後第一年的春節,我隨著丈夫回到他的老家,對於一個從小在城裡長大的人來說,鄉下的一切都很新鮮。滿屋子的孩子打打鬧鬧,妯娌婆媳拉著我這個新媳婦聊著家長理短,一切看起來都充滿著城裡沒有的年味。年夜飯的時候,所有人很有默契地分成兩桌坐著吃飯,看了一眼圓桌旁坐著的各位長輩,我很有自知之明地坐到了茶几邊上。可是當所有人都陸續就坐之後我發現,我的公公婆婆和丈夫,全都坐在對面的圓桌邊一家團圓地動了筷子。看著他們一家人聊天吃飯舉杯喝酒就感覺自己是個局外人。周圍的妯娌小姑抱著孩子一再的給我夾菜,我卻一瞬間胃口全無。我可以接受傳統,可以入鄉隨俗,卻無法接受這種差別的團圓。為了不傷和氣,我幾乎沒動筷子地吃完了嫁人後的第一頓年夜飯。從那一刻開始,我從心裡開始牴觸這個地方。飯後男人們開始三三兩兩的打牌打麻將,年輕的媳婦小姑子帶著孩子去睡覺了,我一個人守著電視機看了一晚上不知道演了什麼的春晚。不敢多喝水,因為老家旱廁,我實在適應不良,而且廁所在後院,周圍沒有路燈。說了兩三次才把牌桌上打的正酣的丈夫叫了下來,陪我去了一次廁所。

誠然,我內向的性格讓我沒有能夠很快的融入這個大家庭,但是種種體驗也讓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嫁了人融入對方的生活是這樣心酸的感受。你需要從你熟悉的,從小長大的環境中走出來,努力迎合對方的生活,而他,不需要有任何的改變。

第二年春節,我嘗試著跟丈夫商量是否可以回孃家過年,他卻以老家風俗都是在婆家過為由駁回了。兩人開始冷戰,媽媽知道後對我說,你看我,孃家婆家只隔一條馬路,自從嫁給你爸爸,所有的春節都是中午在你姥姥家,晚上去你奶奶家。這就是傳統。不要再鬧了,好好的跟他回老家過節。我妥協了,可是矛盾依然沒有理順,因為丈夫覺得我初二就去了孃家一去不回,讓他在老家非常沒有面子。

第三年春節,寶寶出生不到兩個月,我跟老公商量老家沒有暖氣實在太冷了不方便,頻繁的換紙尿褲也容易感冒,是不是可以留在自己家裡過個年,等寶寶大一些明年再回去。難得的丈夫同意了,我張羅了一大桌子飯,年夜飯上他卻忽然說:城裡過年有啥意思,冷冷清清。一頓飯一次兩次,當他第三次重複的時候我說,你要想回去就回吧。這一句話就跟點燃的煙火一般,他摔了碗筷大半夜離家出走,第二天天沒亮就拋下我們娘倆回了老家。

你看,讓你離開所熟悉的一切,即使不用去融入我的家庭,也使你難受到極點。人的感受從來都是一樣的,唯一的差別不過是我是女人……

從此以後,過年成了讓我汗毛豎立的一個詞,回誰家過年,去哪過年更成了橫在我們夫妻間的一根刺,以年為週期反覆發作。

不知道有多少夫妻戀愛時沒紅過臉,買房裝修時沒吵過架,卻在過年回誰家的問題上爭論不休過。過年過節回孃家成了已婚女性圓不了的“鄉愁”。攔在她們面前的是婆家的規矩、是當地的風俗、是遙遠的距離、是丈夫的不體諒,還有沒完沒了的爭吵。

沒嫁人之前,自己家我們想來來想走走隨心隨意。嫁人之後卻有風俗習理一條條地捆綁每個女人,讓何時回家、孃家待多久都變成一件上升到影響家庭和睦的大事情。

當 越來越多的“雙獨”夫妻因為過年回誰家問題開始爭論不休的時候,男性們可曾想過每個人都有父母,每個家庭都渴望團圓,因為愛你所以奔赴你而來女人,婚後卻成了被迫與父母分離的開始。你可以包容她的小性子,小脾氣,卻雙標的無法體諒她對親情的合理渴望。在同性之愛都可以被接納包容的現代,一部分男性思想上的裹腳布卻從來沒有鬆綁過。不接受改變,不接受協商只會將雙方的感情磨得越來越稀薄,把她們的心越推越遠。

嘗試協商、學著妥協、懂得包容、願意換位思考,這才是夫妻雙方能夠牽手到老不怨不悔的不二法門。

10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參加同學聚會,出現這3種現象,就說明老同學變了,下次不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