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活著過吧,你就不能將就一點嗎?類似的話語在咱們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
有些時候,大家可能選擇退一步,將就就將就了,但現在的年輕人對於職場的態度,更多地是選擇“不將就”。
當代年輕人頻繁閃辭不記得迎來了多少新人,也不記得送走了多少同事。菜菜在公司工作兩年多時間,有人從菜菜的生活中匆匆而過,迎來送往只是職業生涯中的常規操作。
“95後”平均7個月就離職,這份調查報告剛出來的時候,確實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當代的年輕人,在面對工作的時候,彷彿要更加隨性一些。
菜菜以前有一位同事,西南財經大學畢業,可能是學的經濟類專業吧,畢業的時候主要也是考慮銀行、保險與券商這三大塊。
用她的話來說,銀行太枯燥、保險的話自己又拉不下這個臉,於是就選擇了來券商上班。這倒不是她喜歡這一行,可能是“劣中選優”吧。
用年輕人的話來說,自己不喜歡,就沒有工作熱情,所以會選擇在多個工作當中去切換。菜菜的那位前同事,在券商櫃檯幹了5個月就離職了。
對於老一輩人來說,有一份工作,能夠安穩賺到錢那就不錯了,在他們看來,頻繁換工作是一件非常不靠譜的事情。
但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沒有房貸壓力,接受的教育,生活的環境都較老一輩好不少。所以他們更多的可能是追求心理上的快樂,一種自我滿足感。
當代年輕人頻繁跳槽的背後,有工作不開心的原因,也有與領導同事相處不愉快的原因,更有薪資待遇與自己的心理預期不匹配的原因。
至於後面還有沒有其他的推手,大家可能沒有想這麼多。其實伴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一些“新奇”的東西對於年輕人的影響要更大。
閃辭的背後還有誰在“推波助瀾”嫌錢少,因為老闆或者同事是個戲精而離職的人有不少,但這些離職的原因,其實算是比較常規的,並沒有出乎大家的預料。
隨著社會的進步,不僅職場人會迎來新老更替,行業也在不斷地洗牌。新的行業會加入,同時也有一些行業會被社會所淘汰。
新興產業對於年輕人的衝擊是巨大的,各種影片軟體的崛起與普及,給社會帶來了許多傳統工作以外的就業崗位。
短影片、網路直播,做一個網路紅人是現在不少年輕人的心中所想,在網路上面一舉成名以後,錢賺得也多,時間也自由,還有知名度。
菜菜身邊就有幾個全職做主播,或者拍小影片的朋友。他們雖然現在做得還不是很好,但依舊堅持了下來,這或許就是興趣吧。
新興產業的造富神話,時刻在撥動年輕人的心,看見那些網路大V動輒幾百萬的收入,幻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夠成功。
社會環境的變化影響到了年輕人的心態,新興行業在增加就業崗位的同時,也助推了一些人從傳統崗位離職,這是歷史的車輪在不斷前進。
有人覺得,現在的網路環境不太好,給年輕人灌輸了太多的功名與急躁。年輕人心浮氣躁,不能腳踏實地正是受了網路資訊的影響。
在菜菜看來,網路對於年輕人會有影響,但將鍋完全甩給它也不合適。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應該對自己負責,畢竟又不是誰強迫你做的選擇。
閃辭的背後是有很多原因的,大家不能將目光總是放在年輕人喜歡跳槽身上,背後的推手或許更值得大家關注,但關注也不要去過分的苛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