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八零末的生人,已經在奔四的路上了。也已經隨大溜的結婚生了娃。曾經的青蔥歲月裡也曾嚮往的外界的紛繁,遠方的燈紅酒綠已然隨著時間遠去。走過了這麼多年才明白,其實這些年追的不過是一場空。
我出生在桂西南的一個農村,毗鄰越南的邊境上,蹭著西部大開發的政策福利,原生家庭的日子也不至於太差。然而由於原生家庭的一些原因,加上性格的影響,一直對外界有著很大的期許。所以在填大學志願的時候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大東北。那個時候振興東北老工業區的口號如火如荼,雖然從大西南到大東北50多個小時的火車,很累卻不懼畏。實習期間又去了上海,結婚又嫁了福建。而今為了孩子上學,卻又不得不回到了最初的起點,回到了最初啟程的地方安家。青春都給了遠方,回來後卻覺得前所未有的茫然。早已經在遠方習慣了那邊的節奏,有著自己的圈子和工作生活的方式。但因為政策的緣故,沒辦法落戶也因為條件的有限買不起那邊的房子,為了孩子的教育不得不回到生養自己的故土。人回來了,但心卻還是依戀著的,總有很多的不捨和無奈。老家二線末三線初的省會城市,節奏是慢下來了,但真的感覺陌生的。不僅僅是人的陌生,環境的陌生,更更重要的是心的陌生。明明是生養的故土,卻已經沒有了最初的那份熟悉。家不似家,總歸有著些許的傷感。
在江浙滬,熟悉的工作,熟悉的行業想找很容易。但回到了老家,相同的工作有,卻太多的不合理,纏繞著更多的是人情事故和人脈。在一線城市,有智商加上適當的情商其實日子過得也就不會太差。而在這裡,足夠的情商打開了局面智商也才得以施展。這也是很多人逃離北上廣後卻又折回的緣由。北上廣的身累心至少還好。而二三線城市的心累是真的身會崩潰。故鄉容不下故人,他鄉入不了魂。
80後的一代人,很多是留守兒童長大,期望自己的孩子不再重蹈自己的覆轍。帶著孩子在他鄉漂泊,最終很多沒辦法在當地落地生根的,孩子也成了迴流兒童。或許這是一種進步,至少孩子的童年不再像過往全程沒有父母的參與,部分的參與也是好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不斷改變的環境也是磨難和挑戰。窮人的世界裡,為了一步步的突破階層的固化,真的需要一代一代的累積。
回來的這一年,感受上太多的感慨。但是最最真切的感覺是身在故鄉孤獨,心在鬧市徘徊漂浮。終究是家鄉似他鄉,他鄉無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