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在當代國內的語境下,三十歲是個充滿焦慮的時間節點。

三十歲還沒結婚,那你要“貶值”了;

三十歲還沒做到管理層,那你沒機會成功了;

三十歲還不肯“踏實”過日子,還要折騰,那你也太不成熟了。

這樣的評價充斥在生活的各個角落,明明我們有長達六七八九十年的人生要經歷,卻被要求在三十歲之前,在人生路一半都沒走到的時候,找一個坑,在裡面躺平。還要在坑旁邊立一塊牌子,簽上名字,寫上自己車子房子存款等等資訊。

一旦有路人經過,坑裡的人都要飽含優越感地對他們做一番爹味勸戒。年輕人啊,快30啦,抓緊找個坑吧,別趕路啦,你看看我牌子上寫的,這才是成功啊!路人看了看坑,看了看躺在坑裡的人,看了看立在坑旁邊的牌子。撓頭道:“這不是個墳墓嗎?”

臧克家在紀念魯迅的詩裡寫道:“有的人還活著,但他已經死了。”我們的身邊從來不乏這樣30歲就死去的人,他們縮在坑裡,覺得安全無比。但實際上不論是山火還是洪水,他們的坑都無法抵禦。生活中取得的成就,最後成了我們給自己設定的限制。

好在我們身邊也從不缺乏能打破界限的人,《三十不設限》的作者範海濤就是其中一位。她在2009年和李開復合作出版了《世界因你而不同:李開復自傳》,風靡全國,她本人也聲名鵲起,合作邀約不斷。但她卻在此時急流勇退,以30歲的“高齡”出國攻讀口述歷史專業。這本書記錄了她留學前後的心路歷程,有備考託福的艱苦,初到國外的慌亂和身在異鄉的淒涼等等,足以勸退後來人百十次。但也有國內家人朋友的支援,國外老師同學的友誼,西方教育理念帶來的全新體驗和開啟思路和眼界後的欣喜。

一個人能在事業上達到的最高峰,不是資產達到多少,而是找到自己熱愛的領域,做到最好,並能對整個行業起到推廣作用,讓這個事破圈。這第一步就難倒了無數人,大部分人是一輩子也找不到真心喜歡乾的事的。哪怕是刷短影片,一般人連刷幾個小時也要刷吐了。作者範海濤很幸運,在她的記者生涯和傳記寫作中,找到了人生的熱愛——記錄。

第二步:做到最好。這又是一個檻。每個人都能找到停下腳步的理由:我工作太累了。沒有精力;我要照顧家裡,分身乏術;我好不容易有了現在的成就,不能放棄。這些問題作者也都有,一份要隨時待命的記者工作,一位患有慢性病要定期去醫院檢查的母親,一本暢銷書和紛至沓來的合作機會。但作者還是衝破阻力一往無前,最終那些曾勸她安穩的親友,最後也站到了她這邊。

終於作者來到了自己嚮往的哥大口述歷史課堂上,她有一個獨特的身份:攻讀這個學位的第一位中國人。這個“第一”可不好當,她沒有可以取經的中國學長學姐,她要在語言隔閡都還沒破除的時候攻讀英語文科課程,要習慣和國內完全不同的美國課堂節奏。這一件件挑戰一度把她擊倒,但最終推動她開啟覺知,融入課堂和周邊的環境,得到了老師同學的認可。回國後,作者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用口述歷史專業的記錄方式做傳記等專案,作為該專業在國內的第一人,她對整個行業的推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她還是一位作家,宣傳能力相比其他職業更強。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的留學經歷,也記錄了在30歲這個被妖魔化的年紀,放開對自己的限制後,如何一步步達成了事業上的高峰。

歷史無法假設,沒人知道如果作者當年沒去留學,她是能乘著第一本書的成功走得比現在更遠,還是隻能重複自己,再無佳作。但選擇留學,對她人生的厚度的增長,是留在國內肯定達不到的。在哥大的課堂上,作者和親歷911事件的人們面對面,聽他們講述自己關於那次災難的記憶。和毒販面對面,記錄下他動盪的一生。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相處,理解不同的文化傳統下,人們的選擇。

30歲,作者拆除了對自己的限制,最終從生活的包圍中突圍成功。雖然時過境遷,她的經驗我們無法複製,但這本書一定會帶給讀者這樣的思考:人生的限制,究竟是來自社會和他人,還是來自自己?當你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理解,更多的答案也會浮出水面。

1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找了知心情人後,婚姻反倒更安穩:這位中年男人的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