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為什麼要寫作的靈魂拷問,困擾我的還有一個問題,寫什麼。
我遲疑了三分鐘,最後讓我拍板的決定性瞬間,是因為再次想起我此生要做哪些事,取得什麼樣的成就,成為什麼樣的人。於是我毫不遲疑地寫下了心理情感,育兒,理財,女性成長這四個版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意識,並透過外部活動展現。我喜歡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常言道細節決定品質。我是一個注重細節的人,喜好探究細節背後的原理和動機。心理情感很多時候就是由表及裡的推演。
2017年的夏天,兒子的到來讓我成為全職媽媽。初為人母的喜悅和甜蜜也伴隨著一個又一個鉅變。看到的,看不到的輪番上演。
首先是睡眠作息的改變,我是一個生活作息極其規律的人,晚上10:30準時上床睡覺,被同事們調侃為年輕人的臉,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有了孩子後,我不得不凌晨兩點、凌晨三點起來哺乳,作息不再自己做主,而是被孩子掌控,他想讓你幾點醒就幾點醒。球星科比說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當了媽媽後,凌晨一點至五點都見過,因為這是媽媽每天的日常。最痛苦的事哺乳完睏意全無,無論如何睡不著,所以得了間歇性失眠。
其次身材和外形的改變,身高165釐米,體重不過百,小腹平平,想穿的衣服統統能穿上,外在的滿意度帶給我滿滿的自信和能量。生完孩子後,雖然只胖了15斤,臉圓了一圈,腰圍大了倆號,美麗的鎖骨不再出現,還有了雙下巴。以前的衣服沒有一件是合身的,除了睡衣,出門不再穿高跟鞋,擔心帶孩子不安全,裙子掛在櫃子裡,因為哺乳不方便。一個許久不見的姐姐見到我說,你現在有媽媽的樣子了。這應該是最委婉的表達我前後的外貌反差了吧。
再次是工作任務的改變,辭職前,開車上下班,打卡開會見客戶談業務,偶爾逛街旅旅遊,白富美小資一枚。辭職帶娃後,每天的工作就是帶孩子,喂孩子,逗孩子,哄孩子睡覺,完了?高興得太早,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整理房間,這些每天重複一遍又一遍的家務活,往往會無情折斷媽媽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你會無數次問自己,什麼時候可以熬出頭。
因為害怕失去,所以想拼命挽留。於是帶孩子期間,孩子睡我也睡,剛開始不習慣,後來就慢慢跟上了孩子的節奏,基本不存在缺覺問題,整個人的生活節奏開始變得規律且健康;忙裡偷閒充電學習,考取了建造師,學習了家庭教育並考取了家庭教育指導師;因為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媽媽,成為孩子的榜樣,我學習育兒理念方法,參加線下交流會。頗有成效:兒子身體健康,極少生病,情緒穩定,自理能力強,人際關係良好。成為親朋好友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因為想繼續好看,我控制飲食,健身打卡,斷奶後,身材火速回到生孩前。因為有錢的感覺太自在太自由,又想有億萬財富,所以我學習了理財。三年半過去了,帶著覺知一路走來的我,真要好好對兒子說一聲謝謝,因為你讓媽媽變得更有責任心、能力和能量,優秀於曾經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