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每個人一生都有兩個家庭。一個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家庭。這個家族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具有選擇性。生活好的家庭更好,生活不好的家庭更糟。另一個是我們婚後形成的家庭,也是我們有孩子的家庭。這個家庭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通常,我們稱第一個家庭為原始家庭,之後一個家庭為再生家庭。

很多時候,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模仿原來家庭之中與人打交道的思維方式和習慣,並在再生家庭之中加以運用。如果兩個人原本的家庭價值觀相似,生活習慣相似,再生的家庭矛盾就會少一些。相反,如果差距過大,再生家庭就會發生激烈衝突。讓我來談談一些容易出問題的本土家庭:

首先是追求完美主義的家庭。表現在父母強迫孩子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在這樣的家庭之中長大的人,心情焦慮,行為強迫;能做就焦慮、緊張,做不到就自卑、抑鬱。

第二是家庭壓力過大,這意味著孩子不能說話,只有父母才有發言權。所以孩子們不得不做很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但他們的父母卻希望他們去做。結果是外向的人會在高壓下叛逆,用頑固的對抗來保護自己。內向的人會因高壓而退縮,自卑複雜,更容易患抑鬱症。

第三種原始家庭是過度放縱,表現為無拘無束地按照孩子的意願做事。結果就是被寵壞的孩子任性,以自我為中心,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被寵壞的孩子內心空虛,經常用憤怒來控制別人的情緒,所以他情緒化、衝動化。

第四種原始家庭是過度保護。表現在父母總是擔心太多,擔心太多。他們不讓孩子做任何事,只會幫助你。因此,被剝奪了獨立性、價值感和安全感的人就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長大之後很難培養他們,但這樣的孩子心裡有愛,卻沒有意見,很聽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媽寶男”和“媽寶女”。

我們可以看出,原來的家庭對一個人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我們不應該把原來家庭的問題作為拒絕改變或成長的藉口。因為我們再生家庭的幸福在長大後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不需要為過去在原家庭發生的一些事情負責。我們的孩子只是受害者。

如何避免或擺脫原來家庭的這種“兩難”,每個人都需要思考:年輕時最需要,但最不滿足的一些心理需求是什麼?你年輕時經常有哪些負面情緒?你在哪裡特別敏感?如果你想理解和放手,一半的問題就會解決。

一言以蔽之,原來的家庭確實對個人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但決定我們生活的不僅是原來的家庭,還有我們今後的努力、奮鬥進取、批判繼承。生活是我們自己的,我們要對自己負責,同時,我們也要對孩子原來的家庭負責。

事實上,一個人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不太可能或不太可能有一個平穩的生活。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接受和承受原來家庭的好與壞。但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再生家庭。我們可以很好地管理和維護它,過我們想要的生活。

17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現在的日子·樸實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