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擷思,每天為你分享一個故事,一起幸福成長。
一位網友是這樣講述他的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的。
我家世代為農,到我上小學的時候,家裡從鄉下搬到了縣裡。
可能每個班裡都會有那種格外淘氣、格外不好惹的同學吧,當時班上一個住在縣城裡的班霸,看不起我是從鄉下來的,就老是欺負我,我哭著回家跟我媽說這件事。
我媽告訴我“咱們是從下邊來的,人家是當地的,咱惹不起人家,忍忍吧。”
後來,我媽一直用語言、用行動給我灌輸這種思想:我生下來就比別人低一等,所以我要低聲下氣、忍氣吞聲,不該想的不要想,因為我配不上。
這導致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極度自卑,不敢在人前講話,一心想當個透明人,進教室從來都不從前門走,進了教室也直奔最後一排座位處,儘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可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媽嫌我不會說話,不機靈,不會對人家陪笑臉,我跟她說了我心裡的想法,她說:“你自己立不起來,你能怪誰?只能怪你自己。”
我爸是個不負責任的人,他把我生下來,卻從來沒有管過我,他只顧著自己開心。他和我唯一的接觸就是對我毫無來由地打罵。
作為一個孩子,作為他們的親生骨肉,我實在是無法理解把我生下來的父母對我能有那麼大的惡意,嘴裡能說出“你怎麼不去死”“你活著有什麼用”這麼傷人的話。
不想我活著當初幹嘛又要生下我呢?就為了由身到心地虐我嗎?
我爸媽總是無端挑起戰火,被燒的也總是我,被扇兩耳光算輕的,重點兒的時候就直接摁在地上打了,他們打爽了才算停。
我爸媽最團結的時候,就是羞辱我的時候。
一個人罵我,另一個人不是當和事佬,而是一定要幫腔。
兩個人說我沒有人樣了,不是個人了,那叫一個酣暢淋漓。
因為我從小的經歷,我真的很反感“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這樣的言論,我也唱不出“世上只有媽媽好”這樣的歌詞。
小學作文裡寫“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也真的無法在結尾處寫出“我愛爸爸”、“我愛媽媽”這樣的話,我真的做不到,是一種由身到心的抗拒。
我曾經寄希望於朋友、同學、心理老師,但是最後都是失望了,那個心理老師告訴我:你自己不走出去,我也沒辦法。
我說:如果我可以自己走出去,我為什麼還要來找你?
從那時候起,我放棄了向所有人的求助。我用了兩年時間去治癒自己,去接納自己,跟自己和解。
後來,我漸漸地明白了:
所謂原生家庭的傷害,重要的從來不是它讓你不會社交、不會說話,而是你自己一直沉溺在痛苦裡走不出去。
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是在於我們對自己的折磨和不放過,而非是讓我們和世界隔絕。
原生家庭的傷害,會讓我們活得不暢快,但是不耽誤我們過得精彩。
不知道你們從原生家庭中走出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