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每天耕耘也許這並不是收穫,但卻是最實用的放鬆,用身心經歷文字,用熱血譜寫人生。”

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個時代的烙印

祥林嫂的第一個丈夫死了,彷彿連祥林嫂的生活也一同死了,婆婆要把她賣掉認為她是不祥之物,得知訊息的祥林嫂來到了魯鎮,在魯四老爺家裡坐著幫傭的工作。

可即便這樣的日子也是難得的,很快被趕來的婆婆和小叔子賣到了大山裡,嫁給了年過半百的賀老六,婚後的她的確過了一段幸福而又平靜的日子,並且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孩子,她給她的孩子取名叫阿毛。

可好景不長,待他極好的丈夫一次偶然間得風寒死了,而她的孩子也被狼叼走分吃掉了,只有殘餘的骨頭證明這就是祥林嫂的孩子。被命運摧殘的祥林嫂無奈下再一次回到了魯鎮魯老爺子家做起了幫傭。

然而這一次賣力能幹的祥林嫂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蔫頭耷腦的婦人,再也沒有從前的朝氣,活像個老態龍鍾的老人無精打采的在那裡做著她的工作,只是這一次再也沒有人認同她同情她了!

這時,祥林嫂逢人就說她的孩子和她的丈夫,可似乎魯鎮的人並沒有多少同情和耐心反覆的咀嚼祥林嫂的話,更多的是厭棄,視她如洪水猛獸避之不及,認為她的這些無常的遭遇都是她自己造成的,不值得同情。

不被理解的祥林嫂,彷彿被魯鎮的人徹底地拋棄了,在一個大雪狂肆的大年夜裡,凍死在無人問津的路旁,人們還在張燈結綵熱鬧歡呼中,可她卻孤寂地死去了,這真是最慘烈的對比。

舊式的婦女不乏祥林嫂這樣的女性,這是生活中給予最慘痛的縮影。書中的描寫實際上是對封建禮教下的諷刺,從有錢的魯四老爺、四太太、再到祥林嫂、婆婆和小叔、還有柳媽,以及魯鎮各色的人,無不是吃人血饅頭的看客,甚至還有一些醜陋粗坯。

時代就像一架無形的機器壓得人喘不過氣,車輪下的粉末不全是成全還有心酸和無奈,那些痛苦焦灼的日子從未停歇。

大眾都在被娛樂和消遣,但為什麼有的人可以熠熠生輝,有的人被碾壓時卻放棄了自己亦或者生命?

自我覺知是人的一種探求

像祥林嫂這樣的女人,在封建體制下並不稀奇。

那時的中國雖然落寞腐朽,社會上的等級制度卻依然嚴深。四太太作為魯鎮裡有名的上層的人,雖是魯四老爺的附屬品,卻在同等程度上有些不同的鮮明的對比。

假若地主關係的四太太處於同等條件下,經歷過喪夫喪子同人類的悲劇,她的人生必然比祥林嫂的選擇要多得多,更不會像祥林嫂那樣滿世界嚷嚷她自己的痛苦。

從祥林嫂的身上我們能看到什麼?然而在社會上你的生死也只不過是一個雜草而已,因多數人已被生活擠壓沒了知覺,甚至麻木到已經沒了同情心。

對於四太太這樣的人而言,身在這種層次的人已經完全冷漠,更知道自己遭遇的悲劇不會換來任何人的同情,像別人傾訴時沒有同情,更多的時候是厭棄和鄙夷。

在人際社會里同情與愛是鮮少能夠看見的,人與人之間的萍水相逢是無法觸動內心情感的,更何況是生死之間的相交了?日日聽一個身處於苦難之中人的自白,有的人只認為自己倒黴的遇見了一個充滿了晦氣的人。

魯迅筆下的祝福實際上更多的是對社會人的諷刺,我們提倡生活更要提倡人類和精神。

各層人類的認知與覺醒,不僅僅會變更個人的格局,首先是人認知的程度,決定著人的精神和覺知。

例如祥林嫂這樣的人,在當時舊時代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作為女人在最底層是不易得,而他第一次失去了丈夫變成了寡婦,盡然連人身上的自由也一同消失了。

身為家主的婆婆居然隨便決定著她的人生——拉去賣掉活像在賣牲口一樣。一個活生的例子,不知不覺間就被賣掉了,這讓人怎能感覺到她還是一個人?

而祥林嫂同樣有著人生存的本能,挑戰著命運的棋局和對她殘忍的剝削,祥林嫂的確試圖改變自己的命運,來到魯四老爺家裡做起了幫傭的工作,臉上也似乎有些快樂的停留,氣色也好了很多。

女人逃離婚姻的真實寫照,這讓我想起了魯迅筆下出走的娜拉。

假如,祥林嫂能夠義無反顧的反抗加在自己命運枷鎖裡的沉痛,為自由反抗到底,也許她能看得更遠走得更久,魯鎮以外還有更大的天地,更有機會擺脫婆婆的折磨與惡劣的行徑,還有魯鎮這個彈丸的無情。

但很可惜,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祥林嫂是無法離開魯鎮這個彈丸之地的,從現在封建禮教的荼毒下,作為底層勞動的婦女,她的經歷和地位是無法提供給更多的選擇和思路上的明智。人更多的勞動生活是本質上的一種習慣!

祥林嫂並不知道魯鎮之外的世界是怎樣的,也不知道女人可以是妻子是幫傭,也可以追求另一種人生,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這是祥林嫂個人悲劇的凸顯,更是社會中整體的不堪。

一個民族的衰落是有目共睹的,並不見的是經濟落後與否造成的,而是上千年自詡的文化教條的持續發酵,而在發酵期尚未成熟卻腐爛了獲得重新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不明不白的活著,死的淒冷悲涼,也就是命運了。

魯迅筆下不乏盲目和愚昧者,他的一生都在批判國人的這種思維,其筆下的祥林嫂代表的不是一個時代而是全部,在底層沒有受過教育的女性,是無法感受到覺知的,更多的時候是愚昧無知在作祟,無法左右命運只能被命運左右了人生!

但作為知識分子的魯迅有著不同的思考人生的價值觀,絕不只停留在人類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緒裡,那樣未免站的太高了。

連他自己也在被當時社會文化的背景下左右著命運,而其在艱難的對抗草草的一生。

“你生如蟻,卻美如神”。——顧城

生而為人是每個人的權利,尊嚴是個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要為了面子丟失了尊嚴。這需要個人的覺悟與覺知!

在人類的發展史上,這種自我意識上的甦醒,是你在生存環境中必要的一種精神寄養。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吃人血的饅頭,因為社會的形成的條件本身就是“吃人”。

魯迅筆下的祝福實際上就是吃人的社會,而人習慣於吃人和吃人血的饅頭!

生而為人要確立自己的地位,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需要的是什麼,要知道清醒和覺知的重要性,才能為之努力和奮鬥!

雷利鋒往事說風一個習慣用自己的觀點去寫一些內心的文字,願看到此文的人都能共勉!願我們依然活在這個有著瘋狂的世界。

11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婆婆是不是真心對兒媳,這幾個時刻她的態度“很真實”,難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