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和婚姻,不僅僅是需要緣分,很多時候,有些人的性格就註定了,他們可以相識、相知、相愛,但卻無法相守。
這就導致許多在別人眼裡應該很美滿的婚姻,在真正步入婚後生活沒多久,卻離婚了。那麼,什麼樣的人容易遭遇婚姻危機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不信任,猜忌心較重的人
信任是建立親密感的前提,如果沒有信任的基礎,即使生活在一起也沒有交付的能力,反而會形成彼此猜忌,形同陌路。今天的社會對婚姻的衝擊更大,很多夫妻失去了信任的能力,很多的家庭瀕臨破碎的邊緣,甚至家庭生活成了一個倍受煎熬的過程,離婚率逐年上升更增加了人的恐懼。一個猜忌心較重的人,很難相信別人,整天疑神疑鬼,加劇了婚後關係的緊張,因此會產生太多的爭執,為婚姻的不幸埋下隱患。
心靈雞湯:如果你的猜忌心較重,請將精力多花在自己的身上,自身優秀了,吸引力就足了,自信也就足了,離了誰,都能過得很好,還有什麼可怕的呢?請記住,多一分優秀就多一分自信,多一分自信就少一分猜忌,少一分猜忌就多一分圓滿!
2.扶弟魔,太寵溺弟弟的人
弟弟一家住著新房讓姐姐姐夫還貸款,是作為姐姐應該幫襯的;弟弟是因為交了不好的朋友,才會大手大腳,以後會還錢給我們的。或許,在“扶弟魔”姐姐的眼裡,哪怕結婚生子,自己的小家也是排在最後,她們心裡最重要的,永遠是“孃家”。可惜,她最終會發現:孃家和弟弟只會把這種付出視作理所當然。人生最悲哀的是什麼? “扶弟魔”扶到最後,扶出個白眼狼弟弟,然後就像用過之後被扔掉的抹布,迴歸自己千瘡百孔的人生。但此時,可能她已經沒有家了……
心靈雞湯:婚前,孃家是自己家;婚後,孃家是親戚家;最終伴你到老的還是你的新家。如果你新組建的小家都一團亂麻,怎麼有心思去管孃家怎麼樣呢?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如果你有能力,可以幫助弟弟,但不是金錢上,而是幫助他能夠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去;如果你沒有能力,請你放手吧,讓他去自己闖蕩!
3.忠孝兒,太順從長輩的人
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現在人們對忠孝的理解有些偏頗,認為長輩說的就得聽,這就是忠孝,但其實不然。“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其中,“仁義禮智信”是五常之道,是做人的道德標準;“溫良恭儉讓”是待人接物的準則;“忠孝廉恥勇”則是五種高尚品格。如果說長輩的話違背了“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我們還要堅守忠孝,那豈不是愚忠愚孝嗎?
心靈雞湯:婚姻是自己選的,家庭是自己組建的,那麼男女雙方都有義務去儘量維護好自己的家庭。在女方家,男性應該多多顧及女方的感受,多多表現,女性應該多維護男方尊嚴;在男方家,女性應該多多顧及男方的感受,孝敬公婆,男性應該多維護女方地位。如果遇到長輩不合理的要求,一方(長輩所在)必須無條件地維護另一方,充當惡人,無需過多解釋。
4.難溝通,不會表達需求的人
都說夫妻床頭打架床尾和,但是有一些人在吵完架之後就會持續冷戰,很難溝通,這類人就是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夫妻之間最忌諱缺少溝通,因為每一次的爭吵如果不去真正化解,都會為婚姻增加裂痕,當有一天裂痕足夠了,婚姻便會支離破碎。而真正的化解也不是誰道歉的問題,夫妻是一家人,一家人哪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呢?真正的化解應該是兩個人各自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尋找一個平衡點,這樣才能夠解決問題。
心靈雞湯:吵架是夫妻磨合的最佳方式,沒有爭吵的婚姻是可怕的,都不想過了還吵什麼;冷戰是婚姻中最大的定時炸彈,因為不確定,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突然爆發。所以,不要妄圖觸碰另一方的底線,因為一旦你越線了,你也就沒家了。彼此大度一些,寬容一些,多溝通一些,生活自然就好一些。
5.太懂事,不會傾訴情感的人
懂事的人都是善良又心軟的人,他(她)們很怕麻煩別人,明明很想有人關心卻又不強求,明明很想有人分擔卻又不要求。他(她)們總把委屈自己嚥下去,然後默默扮演著善解人意的角色。慢慢地,連他(她)們身邊最親近的人都忽略的他(她)們的存在,最終,他(她)們撐不下去而選擇離開。
心靈雞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懂事的人兒沒人疼。有愛就要大聲說出來,不要等著對方去發現,因為人總是不知道珍惜眼前擁有的。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感謝你的善良,但請善待自己,有愛大聲說出來;如果你碰到了這樣的人,祝賀你的好運,但請珍惜現在,愛你大聲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