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雪姨離開農村將近四十年了,偶爾會去看望老家的親戚長輩,發現了一些問題。

婆媳對立,根深蒂固,生活在艱辛中的農民更是,很少有熱忱去善待家婆。少言語,多冷臉,行為更是不線上。鄰居村民都見慣不怪,對此持有包容態度,想關照卻不能的。兒子與媳婦同心,枕旁風吹得也同化了,視而不見,還是同樣無視親孃,不可而知。

1,中年媳婦對待家婆,吃飯不同屋,更別提同桌了。一點小菜,一碗舊飯,加熱一下拿去婆婆屋子就算很好,這個還記得加熱的,算有溫度一點。

2,有親友送給老人的食品,中年媳婦也會私藏,不拿給老人。卻是待她的兒媳孫子一大家子回來時,吃得熱乎。不想那是親友送給老人的,這時高興了,吃飯時也不叫著老人一起。

3,中年媳婦,她不想,自己是中堅力量,承上啟下,意義非同尋常。這樣做榜樣好嗎?當著自己兒媳的面前,這樣的對待你的婆婆,明明白白地用行為告訴兒媳,你老了,兒媳也可以這樣冷漠無視。

4,有女兒家距離近的老太,經常會送飯給老人吃。這個情況是不錯的,可難處在於,一次吃不了,隔夜後媳婦加熱一下會再給老人吃。聽女兒的孩子反饋的親眼所見,這些隔夜的食物並沒有放進冰箱,可能是已經不可食用的。

老太太許多時候也可能習慣了,也可能無能為力,盡已所能地,總在手腳不停地幹著農活,也很少訴說苦難。大概是苦難習慣了,也或者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受過艱苦的老人懂知足吧。

這是我的一個長輩親戚的事例,一部分來自於表妹的反映,還有自己的親眼所見。

看著老人的可憐,我回家後,第一時間,在天貓超市選購了一些泡麵,火腿腸,還有一個小電鍋,很快就郵到親戚家。想著中年媳婦出外時,親戚長輩可以自己做飯,吃得舒坦。結果呢?

我郵寄的東西,給到老人手裡的只是一兩包面,沒火腿腸,小電鍋也沒給老人。聽表妹說,老人的屋子沒有可插電的地方,負荷也不行吧。

甚至 我都在想,再弄個太陽發電板啥的,可以供給夠老人用的電量。

關鍵問題是,中年媳婦就這樣的態度,別人再努力都是難以成立的。

不得已,我只好放棄努力,任由他們安排老人的生活了。

你們說說:農村的中年媳婦,是否應該提高認知,清楚自己的角色,為兒媳做好表率呢?

即是兒媳在城市生活,有習慣不同時,是否可以考慮選擇照顧好家裡的婆婆,這個最容易做得到,而且會深得老人心裡的感激,也會給中年媳婦贏得福報。我說的對嗎?

10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今天我過生日,婆婆做了很多菜,網友說這兒媳婦是撿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