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親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父母終究會離去,孩子也會成長。這是萬物生長的規律,這是不可避免的。

作家龍應臺用憂傷的情感表達了親情之愛,對父母老去和對兒子長大的不捨。她在《目送》中提到:“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有時候,我常常坐在窗邊思考,孩子為什麼要長大?又為什麼要離去?無憂無慮的多好。後來我想出了一個解釋:“如果孩子不長大,那麼他們的父母怎麼辦?那麼孩子的父母還是在日復一日的辛苦工作著。所以孩子得長大。”

孩子會慢慢長大。

父母沒辦法陪伴孩子過完一生,他們能做的是,教會孩子獨立。學會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坐車回家、一個人去旅遊......

孩子的長大是一個慢慢獨立的過程,他們將會學習更多的知識,結識更多的朋友,他們學會如何獨自處理事情。他們做到了人格獨立、財務自由、精神自由。這是離別給他們帶來的收穫。

親人終究會有離去的一天。

外祖母跟我講過一段故事。外祖父的母親去世前,問外祖母:“還有多久孩子們才有回來過年?”外祖母回答道:“還有二十多天吧,再等等,外面讀書的孩子就要回來過年了。再等等。”老人家就這樣熬了二十多天。

聽到外祖母講的故事,我沉默了。我想,支撐老人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的那股精神信念,應該是一位年邁的母親對孩子們的盼望。

才子當然心裡冰雪般的透徹: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龍應臺《目送》

朋友

走在路上見到以前的老友,經常會打聲招呼。有一個從小一起玩的好朋友,後來因為家裡的事情變故。她去了親戚家借住。雖然在同一個學校裡,但是回家的路變了。我可以走大路,也可以走小路。大路長,小路會近些。她親戚家在大路那裡,有時候我會陪她走大路回去,但是大部分是自己騎著腳踏車走小路回家了。從此我們的交集也越來越少了,我們的路也越走越遠。

多年以後,我再次見到這位友人,很想同她一起聊天,但是,想和當年一樣,徹夜長談已經很難了,甚至連說什麼都不知道,就只能遠遠的看著她,回想孩時的童真。好幾次路上見到她,就只迎面走來打個招呼,我們兩人微微一笑,就分別了。微笑裡夾雜著內心難以言喻的情感,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感傷。

相遇總是猝不及防,而離別多是蓄謀已久,總有一些人會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學會接受而不是懷念,去接受更多新鮮的事物,去迎接新的挑戰。

多少次的離別,即使不捨,也要學會放下。

未來

有些朋友,慢慢地就遠了。孩子會長大,父母終究會有逝去的一天。我們也可以換一種思考方式,友人的離別,我們可以認識新的朋友;孩子的長大,他們也慢慢學會了獨立;父母的逝去或許是一種解脫......事情總是相對的,在失去一樣東西的時候,同時也會帶來新的東西。

未來還有很多事情在的我們,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考方式。

筆者想,人生就像一條路,在路上你會認識很多有趣的人,他們是人生的過客,誰也不知道該去哪裡,即使戀戀不捨,也終究會分離,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向前看,在未來還有很多新的事情在等著我們,還有很多的路等我們去走。

有一句老話:“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們也會成長,時間會告訴我們很多。

12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走山人,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