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似乎有個詞比較火,叫劣跡藝人,具體的我就不說了,按理說藝人是社會的高收入群體,受教育程度很高,人際關係也更豐富,德道水準,自我管理程度應該是更高的,但是幾乎經常看到卻是某某被封殺,我們可以簡單地說金錢至上,但是還有一句話我感覺可以說明問題:“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篇文章就簡單地剖析下這種畸形的價值觀到底怎麼來的,怎麼改變這種問題。
最近讀了以色列哲學家馬丁布伯的一本書叫我與你,書名很簡單但是對我震撼確很大,他把最複雜的人類關係用最簡單地語言概括出來,讓人讚歎。
他的核心觀點可以概括成一句話:人類所有的關係(包括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物品)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我與它,是指你對任何物體相遇時如果抱有期待和目的,就是我與它的關係,舉個例子你養了一隻泰迪你是抱著我想讓你陪伴我,讓你聽話的期待就是我與它,你想讓孩子好好學習上北大找個好工作是我與它,你想找個物件好好照顧你是我與它,當然這只是關係的分類沒有對錯之分。
那什麼是我與你呢?是指我與你相遇,不抱有任何期待,任何目的,就是我與你,我把全然的我展示給你,你把全然的你展示給我,我只是與你相遇,與你交流,沒有任何期待。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應該就是這種境界吧!還有一句話可以理解這種狀態:我愛你只是看到你就心生歡喜,想到你就止不住地微笑,罵我的老闆好像也那麼可愛,但是愛不愛我那是你的事,我只是告訴你我的感覺,也不期待與你在一起,只是品嚐這種感覺這種喜悅,與你分享。
我們深入思考著兩段話很多迷霧就解開了,很多煩惱,焦慮就解開了。如果某明星有一些我與你的經歷,她斷然不會去不養孩子,因為一個人體驗到這種全然相遇的喜悅,她會心生感激。我們也可以推斷她父母跟她之間的成長關係更多的是我與它,都是帶有目的性,導致跟幾個前任都是一地雞毛的狀態。
一段健康的關係肯定是兩者都有的,我與你到了極端就去出家了,了無牽掛,你也能理解得到高僧的狀態了吧!我與它到了極端就肯定要崩潰,因為最後一定會演變成強力的控制或者無條件的服從,這也是很多心理異常的原因。比如孩子一直被控制長大,他就會控制別人或者只會順從,導致成年後進入親密關係重複這種輪迴,有的女生談了幾次戀愛都是以被對方暴力對待分手,有的男生戀愛都是以被出軌分手,這都可以追溯到成長中被極度控制或者極度放縱。
我們用更淺顯的定義來分類關係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工作關係,職場,講究利益規則效率權利,一類是親密關係,親情友情愛情,規則是尊重平等接納友愛。你把這兩個規則用錯也是很多矛盾的根本,職場你只講感情不出結果早晚被開除,親密關係你講太多權利控制利益也是很容易崩潰。這裡我講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叫婆媳關係,婆媳關係的根本也是把職場規則運用在家人中,孩子的出生是一場權利的重組,孩子長大更愛誰,誰更有家庭的話語權,誰更能控制這個家庭,婆媳關係的本質是誰更能控制這個家庭,無論誰控制,這個家庭早晚出問題,因為你把職場的規則運用在家人中,家人講究的是友愛平等尊重,一個人控制總會有人被控制,所以別人就會反抗,反抗不了就會演變成其他的發洩途徑,比如抑鬱,帶著孩子自殺了。
心理的健康發展一定要經歷我與你的這種關係才能成長。如果你從來沒有體驗過我與你的狀態,那你真的要好好反思下了,因為你沒有真正的愛過,沒有體驗過真正的相遇過,你沒有體驗過什麼是真實,怎麼儘快體驗這種狀態呢,後面繼續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