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邁入70歲門檻的李銀河說:這個世界上,唯有兩件事值得我追求,那就是愛和美。
當王小波逝世多年後,又有一個人親密地摟著李銀河肩膀,小波迷愕然。
人們猶記得,《愛你就像愛生命》中倆人甜蜜的樣子。
當知道李銀河的新愛人還是一個跨性別的計程車司機時,社會譁然。
特立獨行的李銀河,總是給人“驚喜”。
所以,當她說出“我們都是宇宙中的微塵”這樣“虛無主義”的話時,我相信她是真心的。
10年前,我的研究生畢業論文寫的是李銀河。
出於對她的好奇,我幾乎把她所有的書以及部落格翻了個遍。
但是,因為自己毫無生活經驗,對她的研究只是“高山仰止”,覺得很先鋒,領先於時代。
現在,經過十年生活歷練,我對她的書《我們都是宇宙中的微塵》產生了深刻的共鳴。
一 、你我皆微塵
人經常仰望星空,就會感受到自身的短暫、脆弱、渺小。
和浩瀚的宇宙相比,人類就像朝生暮死的蜉蝣,或者如叔本華說人如水蛭,像太陽一照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的朝露。
如果整個地球在宇宙中也只是一粒微塵而已,整個人類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也只是一粒微塵,那麼一個個體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三萬多天,似乎更是無足輕重、荒誕不經。
這個世界上,有恆河沙數的人(1080億)存在過,呼吸過,歡笑過,哭泣過,如今他們在哪裡?每個人像旅人一樣,在這裡生老病死,吃喝拉撒,既無意義,也無痕跡。對於宇宙來說,個人沒有意義,人類整體也沒有意義。
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億萬像自己一樣的人靜靜生活一段時間,然後靜靜消失了。這情形既恐怖,又美麗;既壯觀,又無奈。
殘酷的真相,讓我們戰戰兢兢,不敢直視。
李銀河說:
參透的感覺就像是天堂的一扇大門徐徐開啟,一座百花盛開百鳥囀鳴的花園呈現,你步入花園,在鳥語花香中欣喜莫名。欣賞生存之美是唯一值得一做的事情,其實很難把這個叫作事情,只是無所事事之事,只是對生活的享用而已。
參透之後的生活哲學,似乎只有兩條路徑,一條是有神論者的禁慾之路,比如佛家子弟終身修行,避開了所有的塵世煩惱,進入空無的境界,在冥想和哲思中度過一生;
另外一條,則是無神論者的享用之路。是在認識到生命的短暫與世界的空無之後,選擇將快樂最大化、痛苦最小化的生活方式,盡情盡興地享用這段三萬天的短暫生命,用美與愛的感覺將其充滿。
李銀河選擇的是後者。
這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是這樣來看待人生的:人的一生就像花開花落,絢爛一時,轉瞬即逝。一切聽其自然,不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不壓抑內心的自然衝動,就把自己的人生按照花開花落的節奏去安排去接受。
也就是說,並不刻意地壓抑生命的衝動和慾望,而是去滿足它,盡情地享用這條生命,讓它盡興,讓它乘興而來,興滅而逝。
所謂詩意地棲居是也。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時不時騰空而起,俯瞰人生。
二、如何度一生
雖然人生短暫,但人與世界的物質聯絡卻是極為緊密。
人在世間掙扎,在物質生活的汙泥濁水中汗流浹背,人際關係的夾纏不清,利益交換的虛應故事,看似熱熱鬧鬧,人聲鼎沸,卻難改人生孤寂之基調。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可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慌張。
但很多人世煩惱,不是由碎銀幾兩而起,而是由慾望引起。
“你人生中的大多數煩惱,都來自你的鄰居。”
比較、貪心、追求過多的身外之物,我們最擅長為自己營造汙濁的環境,於是終身像一尾小魚,在透不過氣的汙水中苟延殘喘。
只有極簡的生活方式才是清澈的,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極簡包括物質上的極簡和精神上的極簡。
物質上的極簡,只要自己需要的東西,生活舒適就好,無需鋪張浪費。
精神上的極簡,專注於感受內心的平靜和愉悅。
叔本華鐘擺(人的一生在匱乏時的痛苦和富足時的無聊之間擺來擺去),說盡了世界上大多數人的生存狀態,很少有人能夠超脫。
食與色是生命之享用的下限,馬斯洛需求五層次的最低一層;美與愛是生命之享用的高峰,正是馬斯洛所謂的“高峰體驗”。
但下限易得,上限難得。
人生不過苦中作樂,在平庸的生活中追尋那一抹亮色。但如果知覺遲鈍,便很難看到淹沒在庸常中的美。
如果生活中充斥著並不真正需要的物件,那麼就看不到真正需要東西的價值;
如果心中裝滿了慾望和煩惱,留給美好的空間就很少;
如果人際關係中糾纏著功利和瑣碎,那麼真正有營養的情感關係就容易被忽略。
要想獲得更大的幸福感,就需將自己的各種慾望微調到恰當的程度,無論是物質慾望、人際交流慾望還是精神慾望。
或者說把物質世界縮減到最低最小,讓自己最大限度地生活在精神世界之中,用最小的力氣生存,用最大的力氣生活。
這是我為下半生選擇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