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有位老人,過日子節儉得近乎吝嗇。平時用淘米水洗菜無可厚非,不過不管青菜有多髒,他也只洗一遍。晚上房間裡只要開電視就不開燈說是有熒光屏的光照亮就夠了。抽水馬桶形同虛設,從來捨不得放水箱裡的水沖洗大小便,而是用那積存的洗菜水、洗腳水,弄得衛生間裡的味道很難聞。

兒女勸他不要這樣與自己過不去,又不是錢不夠用,何苦呢?特別是洗不乾淨的菜吃下肚裡,對身體有害,可他就是不聽。

他這樣過日子,受影響最大的是他的老伴。她生性軟弱,做不了丈夫的主,只好跟在他後面活受罪,老人因為飲食長期不清潔,患上了腸結石。經過手術,醫生從他的腸裡取出了一塊大拇指般粗的結石。

經歷了身體的痛苦,老人終於接受了醫生和家人的勸說,改變了不良的生活方式,人也想開了許多。

生活總要付出一些成本,有些人將現實生活風險估計過高對自己的能力與實力估價過低,為了應付焦慮就建立起消極的自我防禦機制,吝嗇就是這種機制的表現。

吝嗇的表現一般先是向外,有能力資助或幫助他人卻不肯付諸行動;繼而內化,可以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卻壓制慾望以單純地佔有財富而滿足。

僅僅吝嗇,還不是病態,但是吝嗇確實是某些心理障礙。比如偏執性神病患者就可能有極度吝嗇的表現,腦器質性疾病患者也有此類症狀,但他們根本沒有自知能力,吝嗇是受病態妄想支配的。

此外,吝嗇心理也可能是強迫症的表現。一般說來,凡患強迫症的人,人格多有優柔寡斷循規蹈矩,生活刻板單調情感比較貧乏,教條審慎等特點。對於一般吝嗇者,佔有財富很可能帶來快樂,但是有些吝嗇者確實有焦慮症狀,卻找不到原因,就很有可能是強迫性的吝嗇觀念和行為造成的。

而且吝嗇行為也可能引起心理變態,吝嗇者被金錢衝昏了頭腦,如果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解釋,就是意識變得狹窄,思想裡只剩下錢,而將付出視為痛苦,即使這種付出是平等的、必需的,可以帶來更大回報。

吝嗇的人多數都是自私的貪婪的,總想不勞而獲,因而挖空心思地算計別人。他們整天忙著的是掙錢,最擔心的是丟錢,唯恐盜賊將他的金錢偷走,整天提心吊膽,坐立不安,被恐懼和焦慮包圍。因為他們很少參與社會活動,也不關心周圍的事物,不願幫助別人,所以他們很少有知心朋反,有困難也就很難得到他人的幫助,其社會功能必然遭到損害。

老年人過度節儉,甚至吝嗇除了因為他們經歷過貧窮、困苦的生活,也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大,精力、體力和生命的逐漸喪失的危機感越來近老年人的心靈。這種感覺讓他們愈發感到任何事物都是彌足珍貴的,於是產生了病態的吝嗇心理。

吝嗇的老人多會有一種名為“收斂症”的病態行為,具體表現就是復地、漫無目的地收斂各種有用和無用的物品。在他們的家裡,全是東堆、西一堆的垃圾,破舊的書刊、發黃的報紙、各種飲料瓶、罐頭瓶、廢輪胎。但是他們從不把這些東西當成“廢品”,也不變賣,而是把它們當成“寶貝”積攢起來。

“收斂症”的形成與喪失感有很大的關係。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會有收斂症狀,這與老年人自身的性格特質是緊密相關的。有強烈不安全感的人,年老後容易出現收斂症狀。

吝嗇使人自私、冷漠,它破壞了人類固有的仁愛之心、同情之心。吝嗇之人極度自私,缺乏社會責任感,不給別人任何幫助。吝嗇破壞了人類美好的社會關係、倫理關係與道德關係,因此吝嗇之人也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與遺棄。

要想消除吝嗇心理,首先要從精神上領悟吝嗇的錯誤,調整價值觀念樹立達觀的生活態度,要明白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不是金錢,而是健康、慷慨和快樂。

10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太意外了,生日當天,老公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太意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