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去醫院體檢的時候,我見到一個特別可愛的小女孩,水靈靈的惹人憐愛。她像是有些不舒服來醫院掛點滴,媽媽抱著她坐在高腳凳上,爸爸在旁邊護著,護士姐姐笑眯眯地拿出點滴袋。

這小姑娘眼尖又精明,針還沒接觸到面板,她就開始號啕大哭,好不容易在父母的呵護下,她邊哭邊紮了針,針拔去後她還是緊緊地倚靠著媽媽,抽泣著,彷彿經受了極大的痛苦。

不放大痛苦來控制對方

這不禁讓我想起在感情裡也存在“延長性放大痛苦”的行為。

年輕時候的自己不太懂得如何去解決吵架中的問題,不想主動去求和又想和對方說話,憋著憋著身體也就有了小狀況,比如胃痛了,但也沒有那麼疼。

一旦出現胃不舒服的情況,我就會打電話過去嗷嗷叫,表現得極其痛苦委屈的樣子,於是另一半就會心疼得忘記吵架的事情,跑來關心照顧我。

現在想來,當時的自己真的很像這個打針的小女孩。我會把自己身體上一點點的難受放大,增長自己的可憐,眼巴巴地渴求著對方來照顧我的感受。

在過往經驗中,我們知道了會哭的孩子有奶喝,也發現透過“嗷嗷叫”展現自己的痛苦可以換來更多的愛與疼惜,從這種方式得到了好處的我們,為了獲得關注,也就不斷去使用這個招數,經常放大痛苦或者延長悲傷。而這,這真是個損招啊。

為什麼如今規勸大家不要在親密關係中這樣做?因為偶爾使用一次,會很好用,我們利用了伴侶對我們的心疼和愛。但如果使用次數多了,這段親密關係就充滿了不真實,也會讓伴侶感受到自己被束縛和威脅,一旦伴侶出現這樣的痛苦感受,關係就瀕臨危險的邊緣了。

我更期待著我們在關係裡覺察自己,真實地去面對關係裡的點點滴滴

傷心了,就不假裝自己沒事,也不放大自己的悲傷。心有喜悅,就真的開心,讓笑容洋溢在臉上也無妨。

這便是親密關係中相親相愛的第一個小秘訣。

我願意,是因為我珍惜

一段感情,就像是兩個人用心共同種下的樹,樹的茁壯成長需要陽光、雨露和營養等,而親密關係也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坦誠和真實是第一步,也是親密關係的基礎。

另一個小秘訣是我從父母身上學到的,是““。

稍顯強勢的母親,能說會道,在爭吵中時常會佔據有利位置,沉默寡言的父親會選擇不對抗,充分地“讓“著母親。

這種“讓“並不是被動的,也不是被迫地讓著對面的這個人。這是一種願意,是因為父親看到了這段婚姻裡母親的付出,理解母親在這段關係中的委屈,因為珍惜這段關係,因為想要守護這個家庭

所以父親在爭吵中願意”讓“著母親,哪怕這個過程會有一點委屈,會因為對方的期待而放小了自己的一些需求。

這是父親的願意,是他做出的決定。這個決定會讓這段親密關係少了一點“爭執“,也讓母親有機會靜下心去看見這份願意。

這樣的“讓”,其實是基於理解,基於關心,基於真正的愛。只有當我們真心去關愛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才能嘗試著尊重對方,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對方的初衷,才願意在親密關係中做出讓步。

在感情中,透過放大自己的痛苦來博取對方的同情,來證明對方是真正愛自己的,終究是不可取的。我們首先要做真實的自己,願意拿出最真實的感受來面對伴侶。畢竟在感情裡願意“先讓步”的那個人,是需要更多自我覺察能力的。

我們要明白,面對情感的時候,什麼樣的方法才是正確,不必總是放大自己的痛苦來控制對方,而是要展現真實的自己,也真誠地對待伴侶,用理解、包容和愛,讓這段感情健康地走下去。

9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告別“小姐”生涯,做一個賢妻良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