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時常出現關於改變的難題,父母期待著挑食的孩子改變,伴侶希望另一半能變得溫柔體貼,領導要求下屬成為積極向上的優秀員工……
這些別人的、自己的期待,有時候都已經說爛了,達到恨鐵不成鋼的地步了,對方還是毫無起色。就拿我們自己來說,每年我們都想著要改掉熬夜不吃早飯的壞習慣,道理是懂的,決心也是在心裡暗暗下了無數次,最終還是無疾而終了。
改變是痛苦的首先,我們需要承認,改變是痛苦的。
在改變之前,我們的生活是一種平衡,無論這種平衡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在這個相對平衡的系統中,我們自己是感到舒適的。
而改變,意味著對這個平衡的打破,是讓我們走出原來舒適狀態的時刻,或多或少是讓人有些抗拒和難受的。
更別說你期待改變的方向是和我們自己原先維持的狀態完全相反的,我喜歡熬夜睡懶覺,你讓我早睡早起,我不喜歡吃芹菜,你讓我別挑食吃掉它,我隨遇而安,你非要求我在一個地方買房才能結婚……聽起來,就困難到皺起眉、直撓頭。
改變是有風險的大多數人看到的都是改變的正向一面,比如進步、創新、發展等。大家之所以惱怒和焦慮改變沒有發生,是因為他們傾向於認為改變後的狀態一定優於當下的情況。
但我們忽略了另一種可能性,就是改變的方向不一定是好的,改變後的狀態也不一定是合適的。
我們並不確定自己會變得更好,還是會變得更壞。唯一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這場改變像是一場帶著一定風險的探索,它是你決定打破現有平衡,開啟家門走出去的第一步,這條路通往未知,這個後果需要我們自己負責。
有風險自然可能會有糟糕的情況發生,如此,我們會有抗拒的心情,會遲遲不願意做出改變的行為,這也是能夠理解的。
把選擇權交給本人,允許不改變最近我陷入一個改變的糾結中,書寫的文章平臺推薦量並不高,倘若我改了標題之後,推薦量會增長些許,再改一次,又增長一點點……但可能最開始那個沒有推薦量的標題才是我自己心裡最喜歡的,那我還要不要改變呢?我是要為了平臺推薦量去改標題措辭,還是保留自己心儀卻沒有推薦的標題模樣呢?
為了平臺推薦量,為了自己的文章可以被更多人看到,我很想改變標題的措辭。但同時,我又想保留自己的喜好和最初想表達的思想。這個時候,我該如何是好?
此時,我並不需要你給我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因為改”或是“不改”,這兩個方向都有我想去的意向,無論你給我哪個答案,你都否定了我另一部分的意願,我心裡都會是有些不願意的。
我們要明白的是,既然改變是有風險的,那麼不改變也不一定就是壞的。如果我們選擇了不改變,也未必是件不好的事情,未必就是不能或者不敢做出改變,也可以是經過深思熟慮、利弊分析後,做出一個選擇,那麼,“不改變”也是同樣有價值的選擇。
這種價值可能是不輕易被人察覺的,比如焦慮的狀態是對細節的深度把控,孩子的叛逆是對獨立自主做決定的嚮往。當我們可以看見這些好處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即使不改變也可以是一種積極的選擇。
改變,已經在悄然發生有人說,如果我一直允許自己不改變,那我豈不是一直都是現在的模樣?
並不是這樣的。
從最開始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還沒有付出行動沒有做出改變,卻已經開始焦慮自己要不要改變,擔憂一直改變不了怎麼辦。而當此刻,你透過自己的選擇做出了“不改變”的決定,這種焦慮和擔憂已經沒有了,改變其實悄然無息地發生了。
而改變就像是“滾雪球”一樣,當你看到了自己或者別人此刻這一點點小的改變,並認同嘉許,那麼,更多的小改變會發生,小改變累積著就成了大改變,不知不覺你已經有了新的模樣,而這個模樣也是你自己做出的選擇。
所以,倘若此刻你陷入了一個需要“拋硬幣”來決定要不要改變的糾結中,彆著急,慢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你心裡允許自己做出選擇,而改變已經在發生了。
從心理的角度帶你看大千世界,用有溫度的文字書寫我的所思所想所感,願能讓你感受到溫暖和共鳴。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