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每逢佳節倍思親,到了除夕夜,更是如此。往年除夕夜,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家人們歡聚一堂,開心暢快地吃著年夜飯。

但今年出於防疫需要,大部分民眾選擇了就地過年。想著遠方的親人,我們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呢?

一、首先找出我們的核心人際圈

你可以在一張紙上,畫出一個圓圈。然後將你最在意的人的名字,寫在圓圈裡。這些圓圈裡的人,就是你的重要客體。

所謂重要客體,指的就是你很在意,並且能夠影響到你情緒的人。

通常我們的重要客體,會由三類人組成:父母、配偶和孩子。

所以,我們表達思念之情時,可以按照這三類人不同的心理需求和生活環境來表達。

二、對親人思念之情的表達

1. 對配偶表達的內容組織

夫妻異地,的確是一個很現實性的生活問題。兩個長時間不能見面,就盼著回家過年時,小別勝新婚。

現在無法在春節相見,我們也可以透過遠端的方式,表達出我們對配偶的關切之情。

夫妻兩個人是共同經營著一個家庭的。如果夫妻兩人要長期分居兩地,大機率是出於對經濟的考量。外出就業,以換取更高的收入。

能夠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夫妻兩人商量之後達成的一致意見。那麼我們除了在春節假期裡,多花一些時間與配偶聊天之外,更有必要的是給予配偶安全感與期待感。

異地戀的一個特徵是,對方不瞭解你的生活環境與身邊人際交往的情況。這就容易產生信任危機。

因為對方對於你的很多資訊,都無法掌握,所以會有一種“失控感”。而當我們覺得事件都在掌握之中時,安全感會倍增。

很多異地夫妻,會有一種感覺。即使聯絡,也就是問問身體健康、孩子的學業、家裡老人的情況,目前工作進展如何。甚至會覺得除此之外,好像跟配偶沒有什麼其他想說的,每次聯絡,如果要刻意地找話題,也是一件煩心事。

那麼這個時間,我們可以透過兩個話題,來增進與配偶的情感聯絡。

話題一:你目前的生活感受

在傾訴你目前的生活感受時,注意多要表達的是積極、正面的感受。如果說了很多糟心事,你在異地的配偶也不知道該怎麼幫你,或者根本沒有能力來幫你,這隻會增加你配偶的心理負擔和受挫感。

我們可以跟配偶說,這次留在城市裡過年。你打算如何安排自己的節假日。你的單位能夠給到你們一些什麼樣的支援。

說一些在城市裡的新鮮事,讓配偶感到聽你說的內容,挺有意思。我們都有想要分享開心事的傾向性。

當你訴說了這些內容之後,也會引發配偶的感想。配偶自然也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跟你交流。如此,夫妻的感情,也就增進了。

話題二: 向配偶表現出的自我價值

夫妻就是家庭的兩根支柱,相互配合、承接著家庭的重擔。雙方能力均衡,這個家庭也會很穩定。一方能力低下,就代表著另一個支柱要承託更大的壓力。久而久之,這根支柱會出現磨損、裂痕。

也就是夫妻之間,承受壓力較大的一方,當她再也無法忍受的時候,必定會對另一方呈現出攻擊力。就像是夫妻間的埋怨等。

所以,我們都會希望自己的配偶給力,能夠幫助自己解決遇到的難題,懂得關心自己,能夠賺錢回家。

這就跟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有出息,是一樣的。你會對另一半有要求,另一半也會對你有期待。

那麼在這個不回老家過年的春節,不如花點時間,去仔細聽聽另一半對你的期待是什麼?

透過這樣的方式,體現出的自我價值,是能夠讓對方覺得靠譜,可實現的。

2. 跟孩子之間的互動

孩子就不同於成人,還沒有那麼多的心理防禦機制。也就是心裡沒有那麼多的彎彎道道。

但孩子會有心願。有個能夠幫孩子實現心願的父母,就能讓孩子覺得非常崇拜。之前有個小學生的爸爸,是個漫威迷。自己購買零件,設計圖紙,做出了美國隊長的服裝道具。然後把自己打扮成電影里美國隊長的樣子,去參加了孩子學校的“家長日”活動。

當天就點燃了學校裡活動的氣氛,所有在場的小朋友,都要跟這位爸爸合影。他的兒子,驕傲地說道:“這是我爸爸”。

孩子需要家長的陪伴,再加上對其心願的滿足。所以,這次無法在春節期間回家陪伴孩子,一定要用孩子能夠聽懂、理解的語言,讓孩子明白為什麼你不能在春節回家陪伴他。防止孩子會覺得被家長忽視或產生被拋棄感。

然後可以去問問孩子的心願。將孩子的心願,與配偶的期待融合在一起,制定在你的行動計劃表中。

3. 對父母表達的思念之情

在家中的父母,年紀也大了。對於孩子無法回家過年,應該說是最感到失落與難受的人了。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利用身邊的資源,為老人帶去一些安慰。

除了必要的物資運送之外,還可以託在當地的親友,教會老人使用一些手機通訊工具,以便到時可以跟家中的老人影片通話。

其次,老年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我們也要做好老年人在思想上的安全意識工作。

為什麼父母容易上當受騙?

針對老年人的欺詐,除了大家熟知度比較高的送雞蛋套路與電信欺詐,更有投資養老的騙局。湖南有位62歲的曹老伯,在騙子的哄騙下將畢生積蓄17萬都投進了養老騙局。因為騙子告訴他,這些錢都是用作“認購養老床位”的。你先付錢,我就能搶先給你預定到好的床位。但如果你慢了一步,就只能撿別人挑剩下的,甚至沒有床位了。那多可惜。曹老伯一著急,就在騙子的催促下,打了款。

為什麼老年人特別容易成為騙子的目標呢?因為這些騙子們,非常瞭解老年群體的心理特徵。

1. 老年人害怕年老體衰,躺在床上沒人照顧。

那些以養老為圈套的騙子們,就會在給老人下套時,強化老人的擔憂。描繪老年人躺在病床上,大小便失禁,沒人照看。以這種極端的悲情故事,喚起老年人的擔心與害怕。那麼人的本性,是想要回避痛苦的。騙子就會適時推出自己“完美的養老計劃”,讓老人感到購買養老床位,是唯一、也是最正確、有保障的選擇了。

2. 老年人節省慣了,容易被小利益吸引

老年人年輕時很刻苦,是過了苦日子的。開銷方面對自己是有些苛刻的。所以,有的老年人對那裡買菜便宜,這些訊息都很敏感。騙子會針對老年人的這一心理特徵,用贈送小禮品的方式,吸引老年人聚集到自己的場地中。

當我們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很容易就被他人灌輸進一些消費理念,花大價錢購買了自己本不需要的東西。

3. 老年人缺乏傾訴物件,想要有人跟他說說話

對於子女常年在外打工,或者是工作很繁忙,沒時間陪伴在老人身邊。那麼這些所謂的“空穴老人”情感上是很落寞的。加上老年人頭腦反應慢,身邊也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坐下來,陪他們聊聊天,致使老年人對外界的訊息,接收過少。

此時,騙子會抓住時機,坐下來跟老年人慢慢聯絡感情。然後就會使用情感綁架。例如說:“叔叔,幫幫我。我這個月的業績實在是太低了。你先幫我買點產品,這錢就當我問您借的”。通常,如果老年人已經被騙子建立起了情感,大多都會答應去幫騙子的這個忙。當然,騙子在覺察到老年人已經沒錢之後,就會立刻抽身。尋找下一個目標。

4. 老年人大多有慢性病,對保健品有心理依賴

腿腳痠軟、高血壓、糖尿病,有的老年人,物質條件是上去了。但是身體健康水平,卻下降了。

有錢去旅遊,但是腿腳跑不動。心裡難受啊;有錢買好吃的,但是血糖高,不能吃,心裡更難受了。

如果有保健品,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讓他能夠去旅遊,又好吃的,能夠放開吃。這些老年人,是願意花錢的。

騙子們也是看準了這些老年人的消費需求。將普通保健品,甚至是沒有得到國家批文的三無產品,吹噓成能夠包治百病的特效保健品。

老年人在這種虛假宣傳,以及騙子所謂的難得一遇的價格大優惠下,被騙子突破了心理防線。掏錢購買了沒有治療效果的保健品。

以上這四種心理特徵,大家在瞭解了之後,就能夠看透騙子的用意,教授父母如何防止自己受騙上當。

此外,我們也可以關照父母,要如何看管好自己的財物?

騙子會盯上老年人實施詐騙的一大原因是:老年人防範意識薄弱,維權能力低下。在實施了騙局之後,老年人不知道該如何尋求幫助。甚至還有可能在一氣之下,病倒,無法訴說清楚自己的遭拒。

最終的獲益人,自然是騙子了。

那麼,如何教會父母要捂緊自己的錢包呢?

1.讓父母 排查自己對於受騙上當的自信度

太過自信。覺得誰都有可能被騙,但那個人肯定不會是自己;

較為中肯。感覺自己的放鬆戒備的情況下,可能會上當;

已經被騙。最近剛被騙走一筆錢。

比較糊塗。不清楚自己有沒有被騙過,或者會不會上當。

以上四種情況,只有對自己能做出中肯評價的老年人,較少會上當。因為他們心中,總是保留著一份警戒。

其餘三種情況的老年人,需要運用身邊的資源,讓自己儘可能多接受一些外界的訊息,以達到防詐騙的目的。

2. 搜尋身邊的可利用資源

當你看過了這種形式的騙局之後,你就能知道騙子當下的套路。

其次,所在的居委社工,樓組長,都是我們遇到不確定的事情時,可以求助的物件。這些求助物件,與你生活在同一個小環境中,大家也相互熟悉。能夠形成良性的幫扶圈子。

3. 老年人要懂得藏富

我們跟人打交道,都有個“第一印象”。這個印象是我們透過眼睛看而形成的一種評估。騙子在老年群體中搜索下手目標,也是先透過視覺,來確定人選。

騙子的主要目的是:錢財的收入。所以,有錢是他們的第一目標篩選要素。

我們常年獨居的老年人,或沒有在親友陪伴下出遠門的老年人,建議把自己的首飾收起來。大金鍊子,翡翠吊墜,的確很漂亮,同時也讓人顯得富貴。在騙子的眼中,更是最佳下手目標。

記得,告訴你的父母,凡是遇到要讓你掏一大筆錢的事情。你可以詢問親友、民警、社群工作人員,切不要輕易將錢轉賬出去,避免自己的養老錢被坑走。

對於今年不能回老家過年的人來說,透過以上方式給家人帶去安慰與溫暖,一樣可以透過遠距離實現高質量的情感連結。

10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勵志文章:看別人的世界,品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