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明淨的一個清晨,我正彌思苦想地寫東西,手機突兀地響起,看著那一串熟悉的阿拉伯數字,我知道她又遇上了煩惱,一如既往地煩惱。剛按下接聽鍵,便傳來一個女人細細柔柔的聲音:
“哎,他又打遊戲了,又欠錢了。這個月工資才剩3600,哎,連給孩子交學費都不夠……你說怎麼弄?每次玩遊戲充錢都是好幾千,每個月加班加點的,累得都管不了孩子,結果還欠錢,他圖個啥?每次和他吵,要麼不吱聲,要麼就是要死要活,拿個酒瓶砸頭,你說怎麼辦?哎……”
這樣的電話,這幾年我聽了好多遍,無數次的哭訴,無數次地問我怎麼辦?再去聽,我似有點煩膩。
電話裡的女人是我先生的妹妹,讓她煩透心的是她愛打遊戲的丈夫。
他們的爭吵大都緣於遊戲。丈夫不是隨隨便便的打,而是每個月花真金白銀地去玩,工資還沒發。花唄,各家信用卡就透支了一部分。辛辛苦苦打了幾年工,到頭來一分不剩,更談不了孩子的教育資金。除了學校,孩子們什麼都沒有學,即使大女兒對畫畫情有獨鍾。
也因為這個遊戲,她差點丟了性命。
那是,他們一同騎車去廠裡上班的路上,他開著車,她坐在後座。開了不久,又開始了爭吵,吵到極點的時候,她要下車,他繼續開。就那一剎那間,她一股腦從車上跳下來,重重摔在了水泥地上,頭狠狠地磕到路牙上,沒有一絲血。爬起來說句:“頭很疼!”便昏了過去。
當夜,便動了手術。等我們趕過去的時候,醫生說:手術順利,只要醒過來,恢復一年半載就好了。
我們問:什麼時候醒?醫生搖了搖頭說:什麼時候醒?不知道了,看人造化了。有人幾個月,有了躺了幾年都沒醒,有人就沒醒過。
聽了醫生的話,我們懵了。怎麼電視劇裡的狗血劇情,生活裡真的會發生。我們祈禱,她還那麼年輕,擁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小兒還懵懂地總是問:媽媽,還在睡覺啊,怎麼還不起來?
後來萬幸的是:她躺了一個星期便醒了,搬進了普通病房。那一年她幾乎在醫院度過,去了上海華山,跑了北京天壇。
都說經歷過大苦大難的人,會對生活大徹大悟,比常人多了更深的感悟,看到的太陽都不一樣,更去珍惜未來的日子,珍惜身邊愛的人。
或許這是自傳書裡那些偉人的表現,電影勵志主人公的人生橋段。因為我在他們身上看不到這些,卻那句“好了傷疤忘了疼”最為貼切。
時近那段日子兩年,他們生活如往,各自上班,業餘他繼續花錢打遊戲。她也追劇刷抖音。孩子老人帶著,為了遊戲,每天依然爭吵,抱怨不斷。我們也成了她的哭訴物件,便出現了早晨的那個電話,一個多小時哭訴電話。
問我怎麼辦?我早已告訴她:遇上這麼一個不成熟的男人,要麼包容一切,耐心等著;要麼豐富改變自己,做一個內心強大的女人,不依附任何人。如何改變?普通人只能學習。
但一切她都好像聽了,卻做不到。她學歷不高,出事前我讓她選擇自考,雖然證書在能力面前不值一提,但有了它,至少換份工作,面試提交證書的時候,雙手有力,內心不再忐忑。
第一次報名幫她報好,但她沒去考,要換專業。我說好,對哪個感興趣就去報。但每一次報名之前,我讓她買書學習,她不做;每一次的報名,從來沒報過。
我說:不願自考,那你讀書吧。她說:如果讀不下去,買了可惜。我說:那就去圖書館,只要辦個證,又有氛圍又免費。讓我羨慕的是,偌大的的圖書館就在她家附近。她說:每天下班回來累死了,沒時間去。
我說:那學其它的,你喜歡刷抖音,那學學做影片,學點軟體什麼的。她說:好的,以後我看看怎麼學的。
這個以後一直到現在,都沒研究怎麼學。一個對當下不滿總是埋怨卻又不願改變的人,即使推著拉著她往前走,她卻還要倒退幾步。如果不改變,她會一直沉浸在過去,和現在糾結。
出事前,她要離婚我們同意;捨不得孩子,要給孩子完整的家,又不能離婚,我們也尊重。
出事後,她不想再和他耗下去,依然想離婚,我們依舊同意;但她像沒了底氣,為了孩子,又為了她是一個頭上動過手術刀的人,彷彿自己不再完美(不管所有醫生都告訴她,你還和以前一樣,該上班就上班,該幹嘛就幹嘛)。她不肯相信,又不敢離婚。這一切我們依然尊重。
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說過:其實所有糾結做選擇的人心裡早就有了答案,諮詢只是想得到心裡內心所傾向的選擇,最終的所謂命運 還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
她的哭訴也只能是發洩,哭訴,只不過需要一個傾聽的人。可能,我每次聽後給她的建議,也只是建議而已,或許這些建議還成了“為你好”的嘮叨。我沒遇見她這樣的生活,不能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她的煩惱以及她的心裡創傷。
前兩天,正巧群裡遇見這一張圖片。當時我想立刻轉給她,但終究沒有發。之前那麼多的苦心婆說沒有用,我不奢望一張圖片能改變,是的,一個女人進步最快的時候,是她失去安全感的時候;她充滿了靈魂的獨立,值得擁有更好的自己!
她沒意識到改變,或許生活裡還有很多的安全感,或許她就要坦然面對,面對當年的選擇,接受這個整日沉浸在遊戲裡的丈夫,也暗自接受現在的自己。我想,這樣也不錯。
曾經聽過一位老師講的《易經》課,這位老師是一位睿智的父親,他的課富有濃厚的生活味,其中談到幾句關於婚姻的話,對我觸動很大,印象比較深刻,他說:
丈夫(妻子)是你當初選擇的,你否定了他,也否定了當初的自己,他(她)其實一直沒變,以前能接受。現在還是這樣,你無法接受,自始自終,是你變了。
她的丈夫在戀愛的時候,遊戲不斷;在她懷第一個孩子的時候,依然遊戲;懷第二個孩子的時候,變本加厲的地繼續玩;甚至青年時代,都在網咖度過;父母管過,電腦被砸了,手機摔了幾個,但還是一如既往出現早晨的那次哭訴。
她的丈夫對遊戲的痴迷一直沒變,確實變的是她,生活處境改變了她,卻對他無動於衷。但希望她也能看到,他身上也有可貴的地方,也有責任,能一如既往白黑顛倒地上班,不管嚴寒酷暑,風裡雨裡每天騎著電瓶車趕去上班。身邊裡,我見過輸掉整個家產,又整日無所事事的男人。
他至少每個月還能用心還房貸。特別可貴的是,那段刻骨銘心她在醫院的日子裡,他始終不離不棄,每天穿梭於醫院和家的那條兩點一線,想著法子為她籌錢治病。而且,出事之前,正是她要離婚的時候。
生活總像如此,懂得感恩,不滿彷彿少點;不懂這些,煩惱就像口角粘著的飯米粒,不狠心一抹,它始終粘著你。
她是經歷過鬼門關的人,也是一個有思想的成年人,我不奢望她能按照我說的去做,會有多麼大的翻天覆地,創造一個多麼神奇的勵志故事。因為我不懂,更沒承受過她那樣的生活。
電影《心靈奇旅》說過:生活要有目標,但我們不是為了目標而生活。一片落葉,一顆棒棒糖,一塊沒吃完的麵包,一次普通的理髮,能走會跳,喜怒哀樂,都是需要感恩的生活。
或許這些:她對當下生活的不滿,她的煩惱,她的創傷,也正是她鮮活的一部分。誠然,聽她的哭訴也是我鮮活的一部分。
生活不就有時像黃金似的蜂蜜一樣甘甜,有時也如那苦得要死,黑不溜秋的中藥一般,難以下嚥。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往肚裡咽。因為活著,希望也好,失望也罷,主人公的我們都要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