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過年已經不足十天了,街上還很安靜,大多成年人心裡面也似乎無動於衷,對於過年,一年沒有一年期待了。
記得少年時,過年是生活中最隆重的時刻,是一年最期待的日子,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農曆春節年,串起人們貧窮的日子,豐富著人們對生活的嚮往和期待。
關於年的記憶,佔據著每一個國人的胸腔,新衣服和新玩具,男孩子的鞭炮和女孩子的花裙子,成年人的相聚和老年人的膝下承歡,太多願景在過年中都能得滿足。
臘月的街子天,是一年最熱鬧的時節,琳琅滿目的商品,鋪滿地攤的對聯年畫,玩具、小吃、水果、農特產品,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衣服展架……四面八方湧入而來趕集的人們,在街子上,不斷豐富著年的內涵。
在村子裡,臘月時節,外出讀書的學子,打工經商的人們早已經回來,邀約著相聚在一起,談論著國事村事家事個人事,平日裡安靜的寨子,一下子熱鬧起來。
家裡還有遊子未歸家的老人,每天不自覺地望著村口,在等待著那個熟悉身影的出現,在等待著那份牽掛和想念歸家。
春節,造就了人類史上的奇蹟,數億人口的大遷徙,攜帶著大包小包,包包都是愛和期待。
老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月忙,正月鬧,過了十五年才完”。記憶中的年味,淳厚綿長,冬日寒冷,年節熱烈,交織在一塊,讓人對生活心生期待。大人小孩在一個忙碌的一年輪迴後,再次回到原點,整裝待發。
曾經的年味,是相聚,是分享,將各自最好的一年收穫,在親人朋友間分享;是全家老少齊上陣,一起除塵大掃除,是妯娌間磨豆腐打粑粑;是老人小孩歡聚。
曾經的年味,是壓歲錢,是新衣服,是家族家人聚在一起守歲,是溫馨中辭舊迎新,在爆竹聲中迎新辭舊,在年畫對聯中對未來的展望。
曾經的年味,每逢佳節倍思親,對在外的遊子來說,年味是時光中不變的舊人舊事,是鄉味鄉音;是牽掛、歡聚、美食和滄桑歲月裡不變的情愫。
曾經,思念,祝福,團圓等一切美好的詞語,都和年味息息相關。
現在,年味逐漸淡了,鄉愁,也越來越無所歸依。
我想,逐漸淡去的年味,可能和這些方面有關吧
時代觀念的轉變,一切朝錢看,故土容下不肉身,他鄉容不下靈魂,時代的壓力下,都在為生計拼盡全力,無暇讓儀式感,在生活的日常中紮根生存。
人員流動的加劇,鄉情的淡化,有些兄弟姊妹,都可能不是一個地方出生的,不像之前的人,大都守著自己的故土度過一生。現在的年輕人,故土逐漸淡出生活,當父母不在了,可能就很少踏足出生的那個城市和村莊。
家族親情也淡了,時代不停地賦予生活新的內容,除了吃飯睡覺,空餘的時間,都在忙著賺錢,家族親人的相聚時間,屈指可數,自然淡去了曾經一起守歲,一起對抗歲月侵蝕的溫馨。
曾經的過年走親戚,因為車馬慢,大都步行,一般都要相聚吃飯,現在的話,網路問候,或者開著車,演變成送快遞一樣。
年還是那個年,每一個春節,都在如約而至,物質在不斷豐富,內心卻在貧乏,我們在不斷得到,也在不斷失去,淡去的年味,伴隨著我們再難找回的那份純粹,那份虔誠,那片熱戀的故園,那份濃烈的親情,那絲痛徹心扉的鄉戀。
年味,是我們民族的獨有風景,舊年結束,新年開始,賦予我們對生活和未來的期待。
時代的變化,改變了年味,但不應該改變我們,我們需要在新時代下為年味賦上新內容,讓人對生活有期待,有未來有嚮往,讓有儀式感的生活,貫穿在我們生活的始終。